两性话题-两性健康-星座配对-情感倾诉
标题:
心花放》定义电影新模式 公喜剧还能走多远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4-12-29 10:20
标题:
心花放》定义电影新模式 公喜剧还能走多远
原标题:“公喜剧”还能走多远
自9月30日上映以来,《心花放》一猛进,在国庆档期抢下7.46亿票房,截至10月18日,《心花放》总票房已达到10.52亿,成为今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
《心花放》定位精准,制作精良,大卖本是意料之中。但此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玩味。在观众们心满意足地离开电影院之后,下面问题则是,这种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心花放》未来的还能有多远?
《心花放》的价值观是什么
《心花放》延续了《泰囧》的故事模板:主人公为了寻找某个东西(麦高芬),离开城市,通过一次无比凄惨的旅行,生活真谛,再从旷野回到都市。这个结构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是因为它内部的价值观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麦高芬是指悬疑片里的常用道具,简单说,就是西天取经的“经”。《心花放》的麦高芬是艳遇,《泰囧》的则是一份授权书,它们驱动着主人公的行动。艳遇、授权书都是物质目的,但在冒险中,主人公却都放弃了物质,得到了的。
《心花放》的逻辑与真实世界背道而驰。它创造了一个,“无可地庸俗”的过程被逆转了。通过旅行、顿悟,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奇迹般地被完全冲洗干净,破损的心灵被治愈,变得无比“”。
“回归理想”这个主题并不新鲜,但对于当前社会的主流人群,有着巨大的价值。随着中国P、以及财政收入的猛增,都市生活的紧张感迅速增大,城市方式产生的矛盾、断裂持续增加,无决。因此,“压力”的迫切性也急剧上升。《心花放》敏锐地抓住了这种社会心理,提供了一种想象的径,这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
“公喜剧”打破国产“”模式
从2012年《泰囧》的大热,到如今《心花放》的成功,“公喜剧”已经成了一种可靠、好用的模式。它定位清晰、低成本、商业化程度很高,与此前泛滥的“”模式完全不同。
李安2000年的电影《卧虎藏龙》大获成功,除了李安的叙事魅力,影片也满足了对东方世界的想象、东方对世界对东方的想象的想象。好莱坞的《卧虎藏龙》了中国本土的导演,《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夜宴》、《黄金甲》……莫名其妙的作品纷纷出炉,大投资、大制作、高票房、骂声一片的“”时代就此。
《泰囧》、《心花放》打破了恶性循环的死水。在某些“宏大叙事”的著名导演在最基础的叙事技术都没有解决,连故事都说不利落的时候,宁浩等新一代的导演们已经完成了类型片的探索,赢得了票房、口碑的双重认可。
《泰囧》、《心花放》的商业成功,有两个直接影响。一是了资本市场对中小成本影片的信心,让市场更加多元,使资源更加优化地配置(即加速市场化),更多有才华的电影人也能因此得到试水、试错的机会。二则是“公喜剧”这一类型(或次类型)的崛起,也会像《卧虎藏龙》那样,催生一些模仿、跟风的作品。但这并不容易。公喜剧的结构固然很成熟,可以不断地再生产,但对喜剧的话语把握、精细计算,以及这背后的叙事技术,却是一道深深的护城河,难以复制。所有的一切,都由市场的内在逻辑驱动,也最终由市场打分。
廉价的情怀,奢侈的技术
中国电影缺的不是情怀,是类型片,是叙事的技术。之所以是“技术”,是因为类型片靠的不是天才和脑洞大开,而是规规矩矩的设计、计算。中国电影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智商层面解决,还上升不到思想意识的层次——先别着急,把故事讲好了,高端的东西以后再说。
先不说票房,电影《黄金时代》的质量不佳。影片对的想象全面失败(也是一种低级媚俗),导演也无力处理复杂的人物关系。尽管如此,许鞍华导演的勇气依然值得尊敬。
其实,《黄金时代》、《心花放》这两部片子可以对照着看。前者讲、文艺圈子,题材相对高冷,后者讲当下,俗得不能再俗。前者精致(或者试图精致),后者极为放松。但从基本的审美上看,《黄》难以成立,《心》却能拿到不错的分数。说到底,这还是技术问题。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2-11-22 20:46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欢迎光临 两性话题-两性健康-星座配对-情感倾诉 (http://bbs.aiz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