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话题-两性健康-星座配对-情感倾诉

标题: 清朝为何把满汉全席当形象工程?图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5-3-30 13:45
标题: 清朝为何把满汉全席当形象工程?图
  洪烛《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洪烛美食书由日本青土社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
  【清朝为何大兴满汉全席?清朝的满汉全席要连吃好几天?满人宴饮有吃一席撤一席的习俗,这对满汉全席构成最大的影响,使之不再是一餐之食、一夕之食,需分全日(早、中、晚)进行,或分两日甚至三日才能吃完,可见其菜肴品种的繁多。满汉全席就是以这种多餐甚至持续多日的聚餐活动而著称。】
  满汉全席
  洪烛
  满汉全席令我联想到清朝,联想到那由富贵的朝代。据说清入关以前也很朴素,所谓的宫廷宴席极其平民化,不过是露天铺上兽皮,众人围拢着炖肉的火锅而坐,类似于今天的野餐。《满文老档》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然而当他们坐定了江山之后,越来越讲究排场了,表现在饮食方面,就是形成了满汉全席。最初,清宫宴请文武大臣,满汉席是分开的。康熙曾多次举办动辄数千人云集的“千叟宴”,其中一等席每桌价值白银八两,据此推理,这样的大型宴会真是一掷千金。乾隆年间满汉全席自宫廷流入民间,一时风行神州。
  清朝的满汉全席,似乎以扬州为最(作为江南的菜),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里有详细记载。我又分别查阅了川式、广式、鄂式满汉全席的膳单,发现各地因口味不同,菜目也大有变异,但几乎都以山珍海味为主体。虽未现场亲临,仅仅这一份份文字的菜谱就令我眼花缭乱。古人啊古人,为什么对吃有这么高的热情,这么多的创造?
  满人宴饮有吃一席撤一席的习俗,这对满汉全席构成最大的影响,使之不再是一餐之食、一夕之食,需分全日(早、中、晚)进行,或分两日甚至三日才能吃完——可见其菜肴品种的繁多。满汉全席就是以这种多餐甚至持续多日的聚餐活动而著称。从日出吃到日落,从今天吃到明天,在那样的中,人仿佛变成吃饭的机器了,吃饭也变成某种机械的行为。这种狂吃滥饮、饮食终日的方式,既使在物质文明极其发达的今天看来,也是太奢侈了。吃的人难道习疼吗?难道不吗?
  满汉全席大多在宫廷及盛行,由此可见,类似于后来的吃喝吧?长年累月地吃下去,还不把江山给吃空了?把老百姓吃苦了?春风得意的大清王朝,最先肯定是从饭桌上开始的。它首先失败在饭桌上,然后才失败在战场上。当清王朝慢条斯理烹饪、享受满汉全席之时,垂涎三尺的列强,却在紧锣密鼓地打制坚船利炮。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铺张浪费的满汉全席,正如清朝的历史一样,顶多只够吃几百年。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华丽王朝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一桌冷冷的清清的剩菜残羹,就像留下园的断墙残柱一样,供后人瞻仰而且嘘叹,所谓的鸦片战争,是清朝黄昏的标志,这已是它最后的晚餐!
  清宫的厨房,该叫做御膳房。给烧饭的人,肯定是一流的大厨,属于“御用”。有两个行当最怕被“御用”,其一是文人,其二则是厨师。宫廷诗人只会,天子脚下的厨子呢,同样只能变着花样讨主人欢心。而且肯定是战战兢兢的。生怕盐搁多点或少点了(诸如此类),会了的胃口,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这导致他们不可能绝对放松。而无论艺术还是烹调,都必须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创意,才能出效果。
  谈迁《北游录·纪闻下》记述其源起:“款客,撤一席又进一席,贵其迭也……英王在时,尝宴诸将,可二百席。”甚至连吃三天三夜。真够为难那些厨师!他们要挖空心思,避免菜肴的雷同。犹如写格律诗,既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字眼还不能重复。这不是让人戴着跳舞吗?
  余生也晚,没尝到满汉全席。但我想也就那么回事。到了最后,无论对于厨师还是食客,恐怕都是机械性的了。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审美疲劳”。烹调一旦成为彻底的劳动,则没多大意思了。它其实也需要灵感乃至“神来之笔”的。满汉全席的风格,在我想像中,相当于的汉赋,那种蹩脚、的骈体文,徒然具备冗长的句式、华丽的辞藻而已,却缺乏灵魂。过于油腻,会让人倒胃口的。
  自南北朝的北齐开始,皇室膳食皆由光禄寺执掌,下辖大官、肴藏、清漳(酒)等署,唐宋直至明代,皆沿袭此制。“至清,光禄寺成外廷职司,掌管的仅是祭祀所用的饮食,虽机构仍大,因经费有限,变为冷署。的膳饮,则由内务府负责。内务府所属的茶房、清茶房、外膳房、内膳房、内饽饽房、外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组织严密,人员众多,分工明确。仅内膳房下就设有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挂炉局、司房等部门,配备的庖长(总厨)、副庖长(副总厨)、庖人(厨师)、厨役、苏拉(杂役)等不计其数。”这是著有《中国古代筵席》一书的李登年先生,在他经营的天然居宾馆告诉我的。我听后长叹:唉,为照顾的那张嘴,都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行政机构——中国封建社会的,可见一斑。
  乾隆年间《国朝宫史》:御膳房“专司上()用膳馐、各宫馔口、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在“编制”上计有总管太监三名,首领太监十名,太监百名,外围人员(厨役、杂役)更是数以千计。此外,皇太后、皇后、贵妃等还各自开各自的小灶,即私厨。
  譬如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选派许多技艺高超的厨役应差,其规制较御膳房尤有过之。慈禧进餐,只是捧膳食盒的小太监就有几百人,当年排场自可想见。为迎合慈禧的嗜欲,西膳房的厨役们挖空心思制作各种各样美点佳肴。据载,当年西膳房厨役能制作点心四百余种,菜品四千余种,可谓花样繁多,应有尽有。慈禧吃得高兴时,还常给一些菜肴赐名。”(引自吕英凡《清人饮馔轶事札记》)慈禧的一顿饭,隆重得就像阅兵仪式,够太监们(仪仗队?)一阵的。
  仅以乾隆的早膳食单为例(已是最简单的了):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一品,酒炖肉炖豆腐一品,清蒸鸭子烀猪肉鹿尾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舒妃、颖妃、愉妃、豫妃、进菜四品,饽饽二品,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琅银碟小菜四品,随送面一品,老米水膳一品。另外还有额食四桌:二号黄碗菜四品、羊肉丝一品、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饽饽十五品一桌;盘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这还只是的早饭(便餐),菜品即达五十三种。晚饭,又增加到七十五种。
  至于逢年过节,譬如除夕宴,乾隆午膳单上的菜品超过一百二十件。哪像供应一个人吃喝的?长着多大的嘴、多大的肚子?估计许多菜肴,只是蜻蜓点水般尝一筷子。还有些纯粹作为摆设,用来“喂”一“喂”的眼睛。
  近年来清宫戏热播,每拍摄帝王将相的饮馔,常常只能象征性地布置几副碗筷,镜头一晃而过。没法追求逼真的效果呀。一方面付不起那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代人对帝制时代的宫廷筵席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无从想像。所以清宫戏里,真正的美食缺席。
  不仅自己吃饭讲究,还喜欢大宴宾客。千叟筵就挺有代表性的。在中国筵席史上留下了“天下之最”的记录:“清代为全国上千名老人举办的宫廷筵席,由于参加者人多年长,又是亲自主持的,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耗资之巨,在古代筵席史上都是罕见的。千叟筵的参加者遍及全国各地,都由亲自确定,交有关衙门通知,按途远近提前启程,远的甚至得提前两个月晓行夜宿,兼程赴京。”(李登年语)
  千叟筵首创者是康熙,他六十大寿时,想与民同乐,又为表示关心众多“离退休老干部”,在三天之内两次开筵,仅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就邀请来近三千位。九年后,再设千叟筵,又有一千多位老人,分满汉两批入席。真正是夕阳无限好啊。
  康熙的创举,又被乾隆刻意模仿。乾隆五十年正月,他为庆贺自己年过七旬又喜得五世元孙,在皇极殿大摆千叟筵,除宝座前的御筵外,共列席八百桌,有三千老人参加。分一等与次等两种。一等为:火锅二个,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食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筋二只,肉丝烫饭。次等则稍逊一筹。
  各地老人进京赴宴,吃是次要的,更看重的是荣誉:毕竟是请客,并亲自。是一生中的大节目,其心情有点像作为群众演员,参加当代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返乡后啼以向邻里吹吹牛了。不管怎么说,清帝以千叟筵表示对老年人的关心,是没错的。哪怕只是做做秀,也难能可贵。在这方面,清帝算大方的。
  清代的宫廷大宴,继满汉全席之后,还有全羊席,是专门招待伊斯兰教客人的最高档次筵席。“全羊席的菜点安排和上菜顺序依照满汉全席进行,但筵厅要求突出伊斯教的特色,桌布用蓝布或白布缝上蓝色‘清真’二字。”(李登年语)能用羊身上各个部位,脑、耳、鼻、舌、唇、腮、眼珠、眼皮、乃至心肝肚肠腰尾血等料,烹饪出一系列名称奇异、口味隽永的特色菜肴,够有本事的。
  花钱如流水的慈禧太后,把清宫的“饮食文化”推向极致。她喜欢边吃边看戏。宫、宁寿宫、颐和园等处,都有为之搭设的戏台,共七八座。宫内除有西膳房外,还有专为老佛爷演戏的班子,可谓一条龙服务。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慈禧五十大寿,庆典期间订在体和殿用膳,每日饭菜在百种以上。“主食五六十种,茶点二三十样,菜一百二十多个。每天消耗猪羊肉五百斤、鸡鸭一百多只。一日的饭食竟耗费白银六十两。仅厨房做饭、做茶点和端饭等项,就役使四百五十人,每天她的太监、宫女有一百八十人之多。”(张亚男语)真是把她当祖一样供起来。
  慈禧太后还常接受达官贵人呈示的贡席。譬如光绪二十年(一四年),兹禧六十寿辰,衍圣公孔令贻(孔子七十六代孙)携妻随母进京拜贺,其母彭氏、其妻陶氏各向慈禧进贡一桌价值二百四十两白银的寿席。大家无法体会其色、香、味,不妨读读这份食单。
  海碗菜二品:八仙鸭子,锅烧鲤鱼。中碗菜四品:清蒸白木耳,葫芦大吉翅子,寿字鸭羹,黄焖鱼骨。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金银鸭块,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无字三鲜鸭丝,燕窝疆字口蘑肥鸡。怀碗菜四品:熘鱼片,烩鸭腰,烩虾仁,鸡丝子。碟菜六品:桂花翅子,炒茭白,芽韭炒肉,烹鲜虾,蜜制金腿,炒黄瓜酱。片盘二品:挂炉猪,挂炉鸭。克食二桌:蒸食四盘,炉食四盘,猪食四盘,羊食四盘。饽饽四品:寿字油糕,寿字木樨糕,百寿桃,如意卷。燕窝八仙汤。鸡丝卤面。
  我还查阅到一系列描写清宫饮食的绘画,《重萃宫小宴图》、《紫光阁赐宴图》等等。画面上太监们要么正在布置酒桌,要么像民间的店小二一样端着冷肴热炒,穿梭于雕梁画栋间,总之忙得不亦乐乎。跟食单相比,这些绘画要更写实些,形象地出现了那离我们已无限遥远的热闹场景。想来是宫廷画家的手笔。否则谁敢如此大胆地“”、“”的吃相?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熘海参、鸭丁熘葛仙米、烧慈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跶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时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的饮食,即使对于时代的中国人而言,仍然像一个小小的。既有声讨或好奇,也不贬羡慕的成分。取消帝制之后,却出现了“仿膳”,而且直到今天还在营业——这本身就是挺有力的例子。仿膳,其实在“克隆”清宫的吃。
  清代的扬州,也能摆满汉全席的(菜品多达134道),有点跟分庭抗礼或夸奇斗富的味道。我比较过两地满汉筵的菜单,觉得在选料的丰富与昂贵方面,扬州毫不逊色。燕窝鱼翅、熊掌猩唇、海参鲍鱼、驼峰鹿尾,乃至如今已因为“”而出名的果子狸什么的,一应俱全。我特意留心扬州人如何烹饪果子狸的。原来用梨片伴蒸。果味一定更浓。估计扬州满汉全席的制作技法以及口味,也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清朝,扬州的大厨师,肯定能抓住的胃。否则康、雍、乾他们,干嘛那么爱忙里偷闲下江南呢?除了美景、美人之外,美食绝对也是之一。
  扬州的码头,系过风流的龙舟。扬州这座城市,自然也就沾染上几分风流。食色,性也。扬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很情的。这旧中国的富人区,颇舍得为美味而一掷千金。仅就清代而言,富得流油的盐商汇集,扬州八怪的诗书画就是靠他们哄抬起来的;重赏之下,难道还培养不出一群技艺绝佳的厨子?除了清风明月,又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山珍海味,美酒佳人,没啥了不起的。所谓“漕运之地必有美食”,说到底是在比拼经济实力。正如扬州的满汉全席,并不仅仅在招待前来视察的帝王将相(吃喝之风古已有之),也吸引着靠倒腾东西起家的“大款”们,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或满足心而跟从性消费。点一桌满汉筵宴请几位朋友,微醺之际,小老板以为自己俨然已进入上流社会了。官商不分家嘛,各取所需。满汉筵在扬州风行一时,不能说没有权钱交易的投影。至少也是为了沾一点遥远的皇气。否则干嘛不点叫化鸡呢?扬州的富商,还是趋附而乞丐的。当然,这也是普天意人颇难避免的通病。
  满汉全席,就是这样自宫廷流入民间的。它在扬州,顺利地完成了由到财富的“软着陆”。要知道,它一开始,尚是一种不平等的筵席。对汉人,只限于二品以上官员享用。扬州的商人,靠原始积累的,逐渐争取到这种资格。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记满汉全席菜谱,最初是乾隆巡幸扬州时地方官准备的接驾筵的档次,后来终于也“化”了。正如“御膳”演变成“仿膳”,扬州人有钱了,也就充满好奇心:想尝尝吃过些什么。扬州版的满汉全席(盗版?)其实是心的盛宴。
  扬州在当时绝对是一座心很重的城市。即使饮食方面也会赶潮流的。况且它也具备赶潮流的雄厚资本。我相信在扬州之后,才陆续有了川式的、广式的、鄂式的满汉全席(基本上都流行于晚清至年间)。而《扬州画舫录》里所记载的,据称是见诸史料中最早的满汉全席菜单,该书还注明这种大席系“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的“大厨房”所制,专“备六司百官”食用。可见尚属于阶级。扬州想方设法使所谓的变成了商品。扬州人的商业头脑可谓无所不用。他们毕竟不是饱食终日之辈。
  扬州的满汉全席,肯定经过改良的。是淮扬风味与宫廷菜的结合,是细腻、恬淡与粗犷、华贵的结合,婉约派与豪放派(“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的结合。这份南北兼顾的菜单里,既有鱼肚煨火腿、鲜蛏萝卜丝羹、鱼翅螃蟹羹、鲨鱼皮鸡汁羹、鲍鱼烩珍珠菜、糟蒸鲥鱼、鸡笋粥、淡菜虾子汤、甲鱼肉片子汤等鲜美精致的菜肴,也不乏白煮猪羊肉、油炸猪羊肉、炙烤猪羊肉以及猪杂什、羊杂什等游牧民族风格的简易食品,真正是“双重性格”。我甚至从中发现了挂炉走油鸭。估计是全聚德烤鸭的前身吧?
  洪烛:在谈年夜饭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尤其是到了节庆的时候,生活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吃,而且中国的食文化可以说是世界闻名,而在形形色色的饭局中,天字一号应该说最最重要的就当属春节的团圆饭了,那么今天我们《中华医药》栏目也给大家奉献了一桌健康大餐,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主持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福满门,十全十美庆团圆。观众朋友在中国人这个最喜庆的日子里,洪涛在向的观众朋友们拜个年,恭祝各位新春快乐、幸福安康。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我们节目中做客的两位嘉宾,这位是中医专家陈淑长教授,这位是作家洪烛先生。两位先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问个好吧。
  【中医专家陈淑长】我祝愿大家万事如意!
  【作家洪烛】我祝愿观众朋友们新春幸福,既有眼福又有口福
  【主持人】对于中国而言,春节的这顿团圆饭是无可替代的,而这顿团圆饭究竟安排什么样的内容,又让每一年准备团圆饭的人是费尽了心思,今年您可以稍加轻松一下了,因为我们《中华医药》栏目为大家设计了这样一桌营养健康又美味的团圆饭,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除夕夜无论离家多远,工作多忙,总得在这个时候赶回家和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那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啊,过年吃的菜都要讲究一个好名,为的是讨一个口彩,讨一个吉利。比如说像吃枣,春来早。像吃柿饼,事如意。吃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等等等等,那么今天我们《中华医药》节目为大家准备的这一桌团圆饭的一道菜的名字就叫年年有鱼
  【解说】制作年年有鱼需要准备的原料有:冬笋200克,冬菇200克,火腿200克,姜葱适量,最重要的是一条大黄鱼。第一步,把姜葱切成片后塞进大黄鱼的肚子里,第二步,把冬菇切成片,把火腿和冬笋也切成大小差不多的片,再把这些片依次码在鱼身上,然后上锅蒸,大火蒸15分钟,出锅后撒上香菜就可以了。
  【主持人】中国尤其到喜庆节日的时候,家里边菜一定得做一道鱼,因为就为了图吉利,年年有余,那说到这个鱼,咱们这道菜用的是黄鱼,这个黄鱼,陈教授,和其它的鱼比起来,它的补益作用有哪些不同呢
  【中医专家陈淑长】一般大黄鱼它里头有一种DHN,
  【主持人】这是什么东西,
  【中医专家陈淑长】这个含的东西,它是陆地上任何动植物都没有的东西,这个东西对人身体非常有好处,就是不管从小时候生长到大了都需要这种东西,所以经常吃海鱼对身体好,而且有利于大脑思维,另外它里头还含有一种东西叫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东西也是一般淡水鱼里头没有的,这个吃了以后可以缓解人的血管神经痉挛,那种头疼。
  【主持人】可以治疗头痛
  【中医专家陈淑长】不是治疗,咱们严格讲吧,应该说是缓解或者它有一种辅助治疗作用,经常爱这种头疼人所以就可以多吃点这个鱼,当然还要治疗,我小时候特别爱头痛,可能就是吃鱼少了
  【主持人】尤其吃大黄鱼少了
  【中医专家陈淑长】对,后来好了,后来不头疼,可能补充鱼补充多了吧。
  【作家洪烛】中国人吧,煮年夜饭,刚才主持人也说到了,要搁条鱼,象征年年有余,这个鱼就表示家有余粮家有余钱,在古代来说,就有这个传统。但实际上在古代最早的时候,这条鱼是有讲究的,是需要用鲤鱼,后来才放开了,用什么鱼都可以,只要是鱼
  【主持人】为什么古代一定要选鲤鱼
  【作家洪烛】当时在中国古代的传说里,鲤鱼都是龙化,都是龙的,比如说黄河鲤鱼,说鲤鱼跳龙门,黄河鲤鱼,它就有这个传说,游到今天山西龙门那儿,它跳过了龙门,因为鲤鱼喜欢逆流而上的,游到龙门那儿,跳过了龙门,它就变成龙了,有这个传说。所以在这点上,它非常吉利,鲤鱼最吉利的,所以比如举个例子,当时孔子的孩子出生了,他特意给他的孩子取名叫孔鲤,当然从这里面看他肯定也是望子成龙吧,最近有本书叫《狼图腾》,说以狼为图腾,但我觉得中国实际上是鱼图腾,以鱼为图腾,刚才我说了文化也是这样,孔子文化,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学生也是这样。文化,后来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我就觉得就有点像鲤鱼跳龙门似的,你一旦跳过了龙门,那就变成一条龙了,对过去你付出了劳动,获得了报偿,在这点上我觉得用鲤鱼它有这样的象征,非常吉利,它经过艰辛的劳动之后,一旦跳过龙门,它就能够身价就能够今非昔比
  【主持人】而且里面还寓意了一层拼搏的,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作家洪烛】要逆流而上
  【主持人】要逆流而上,要,要付出艰辛的代价
  【中医专家陈淑长】而且过节的时候吃大黄鱼还有一个好处,一般都容易吃得油腻,它可以利肠胃解油腻,对吧,还有这作用,所以这道菜过节一定得吃,而且得选用大黄鱼
  【作家洪烛】而且为什么他做年年有鱼的时候,鱼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必须有头有尾,过年忍不住馋,偶尔吃几筷子也可以,但是不要动它的头尾,因为它象征了人做事要有始有终,所以中国人吃饭,很多寄托了很多愿望
  【主持人】的道理都在里边了
  【作家洪烛】另外鱼本身确实是一种美味,对,我觉得比鱼更好吃的,唯一就是熊掌可以和鱼相比,古代传说里,因为孟子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只有遇到熊掌了,才能把鱼放弃了,所以可见鱼确实在食物里面常美味的东西。
  【作家洪烛】年夜饭要摆条鱼,一方面象征自己年年有余,有节余,同时也确实因为它也是一种吉祥物。
  【主持人】希望自己来年能够有好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借这道年年有鱼的菜,祝福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了,连年大吉,年年有余。
  【待续】
  身为资深的文学编辑,洪烛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和作家、书籍打交道。近日,他回了一趟南京老家,在先锋书店参加了该店的18周年店庆特别活动——作家沙克的散文集《我的事》首发式。在会场上,洪烛见到了众多诗坛的旧友新朋。
  作为一位诗歌的大使,洪烛已经参与了几十场“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十年来,他先后走进新疆、、、青海、甘肃等20多个省的50多个市县,行程长达十万里。每到一地,洪烛就向各地的诗歌爱好者创作技巧,诗歌创作,诗歌文化。
  洪烛也爱美食。在,凡是各地的朋友来京办事或开会,他都喜欢邀请他们一起,选味道最正的馆子。在外地,洪烛爱吃当地的老字号,如天津的狗不理、杭州的楼外楼、长沙的火等。同时,他更爱去寻访民间小馆,尝遍天下美味佳肴。
  这些年,他边走边吃、边吃边写,“吃”出了一大堆有关美食的散文。《青年报》等诸多报刊专门为他开办了美食专栏。他结集出版了《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等散文集,有的还被翻译成日文出版。
  1985年元旦那天,一位和王军要好的同学来到他家,拿着一个日记本说,我们快要高中毕业了,从此,将天各一方。能否请你给我题一首诗留作纪念?同学走后,王军的灵感像一道闪电一样,划过他的脑海。一上午的时间,王军写完了诗题叫《献给同学的心花》五首一组的诗歌。在抄写到同学毕业纪念册上之后,他又写了一份寄给了《语文报》。
  2月18日,《语文报》刊登了王军的这五首诗,以及创作谈《感情:诗的生命》。这组诗发表后立即很多高中毕业生的共鸣,他们纷纷给王军来信,感谢他“写出了我们的”。那段时间,在南京梅园中学的收发室里,全国各地中学生写给王军的信件如雪片一般飞来。
  时任南京梅园中学主任的黄老师得知王军高考落榜后,爱才的他立即想出一个点子,把王军的简历及发表作品的样报、获证书复印了几十份,以学校名义写了推荐信,投寄给全国几十所高校,希望能够破格录取这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优异成就的中学生。
  “武汉大学最先表现出兴趣,派了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来南京,领我坐长江上的客轮去武汉面试。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在珞珈山上,几位中文系老教授问了我一些文学问题,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答如流。他们让我就前来武汉面试的感受现场写诗,我联想到坐在江轮上看的风景,写了一首《长江拐弯处》。”王军回忆说。
  1985年8月底,王军在南京码头乘江轮去武大报到,从此开始了大学生活。在武大,王军对诗歌更加入迷。他和喜欢诗歌的同学们一起筹办樱花诗会、组织诗歌、拜访著名诗人,成为武汉大学诗歌爱好者中最活跃的一位,并先后在《诗刊》《星星》《青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蓝色的初恋》。
  那些年,洪烛创作的青春文学几乎覆盖了各种流行报刊,并出版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浪漫的骑士》等散文集,在全国读者中掀起了一波波“洪烛”热。他被《女友》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并和汪国真、赵冬、邓皓并称为青春文坛的“四大白马王子”,还获得了老舍文学散文等多个项。
  2005年10月的一天,洪烛应邀赴新疆采风。这是他第一次到新疆,10天内,他从乌鲁木齐出发,走过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阿图什、喀什、塔什库尔干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在途中,洪烛被新疆的一美景强烈地震撼了!回到,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久违的和灵感,写下诗歌《降落在月亮上》。从此,一发而不可,一年时间里,他写出了约400首短诗构成的长达8000行的大型组诗《我的西域》。
  2008年元旦,远在广西的诗人汤松波邀请邱华栋、洪烛、周瑟瑟、吴茂盛相聚桂林。当时,在漓江的游船上,洪烛提出了“归来者”的概念。2008年5月,邱华栋把“归来者诗丛”这一选题领导。于是,借此机会,洪烛的诗集《我的西域》和其他5位诗人的佳作选集问世。凭借这本后来曾荣获第二届徐志摩诗歌的诗集,曾经阔别诗坛10年的洪烛成功地回归诗坛。
  2012年8月初,洪烛参加了“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采风活动。在期间,洪烛被六世仓央嘉措的故事所震撼。仅仅用了十几个晚上,一达2700多行的长诗《仓央嘉措心史》在他的笔下完成并出版。
  洪烛: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诗歌的黄金时代,我眼中的80年代校园诗歌,像伊甸园的缩影,空气中流通的全是爱呀美呀诗呀酒呀之类的混合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学校园里也不例外,当时有多少少年渴望成为当代英雄——诗人?我们热血沸腾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校园诗歌江湖。
  洪烛:伟大的80年代,我通过季雨群认识了叶宁,参加《春笋报》的活动见到马萧萧、南岛,在武汉大学与李少君、邱华栋同校,并去与师范大学的伊沙、桑克、侯马、徐江“煮酒论英雄”。成为的游牧者之后,先后与神交已久的田晓菲、江熙、毛梦溪、段华、边邓伟、叶斌、周瑟瑟、郁舟、吴茂盛等谋面。
  我1989年大学毕业来时,就有一个计划:为这座接纳我的城市写一部书。后来作为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编辑,策划过一套《外省人在》的丛书,反响较大,的《荧屏连着你和我》还请去做了一套叫《新人》的节目。当时观众们很喜欢这个“新”概念,似乎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我当时就在心里使劲了:一定要把写得更有意思点,写出本地作家写不出的那一方面——希望不仅人爱看(能发现一些他们日常忽略的东西),外地人同样爱看,而且在创业或计划来旅游的外地人也都爱看。其实,我是想写出一个别人没写过或写不出的,当然,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的。这本书是断断续续完成的,但即使是中断的时候,我也没有停止过思考、停止过体验。所以,在我的世界里,这本书又可以说从未间断过。可以肯定,这本书是在努力回避平庸,是我跟别人、跟自己较劲的结果。
  如今,这本书已摆在您的面前。就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推出的《:皇城往事》。
  2014年5月,中国地图出版社推出我的《:城南旧事》。我跟责任编辑王毅提及抽屉里还有一部关于的书稿,构思和写作了二十多年,至今尚未完工。他催促我尽快完稿,和《:城南旧事》构成“姊妹篇”。甚至,未来若还有题材的创作计划,也可与《:城南旧事》、《:皇城往事》这两本共同组成“三部曲”。
  洪烛《:城南旧事》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京东:京东价 22.6
  当当网:
  《:城南旧事》后记节选:地图上的
  2003年,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筹建市规划展览馆,我受聘为文案顾问,使自己多年来研究历史文化所做的知识积累得到发挥,同时又更全面地接触到有关的图文资料。位于前门东大街(老火车站东侧)的市规划展览馆,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荣幸地参予进这项工程,其原因又很偶然。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华书店见到我的《游牧》、《的梦影星尘》、《的前世》等专著,很喜欢我的研究角度和抒情风格,想方设法通过出版社联系上我。一拍即合。那一年里,我不得不暂时中断诗歌创作,参加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和项目研讨,撰写并不断修改着策划方案和各种文稿,周末经常带着几位助手加班,一直忙碌到第二年春天。虽然辛苦,但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武功”大增。我在此基础上酝酿,尝试用文化散文的笔法来重新审视、勾勒的轮廓及细节,便于当代读者了解的古迹与往事。
  后来,我还连续几年为《规划建设》担任专栏作家,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新作。每一期都有编辑的推荐语,譬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刊登洪烛的系列篇章,以便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的前世,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为展示人文,我还与李阳泉合写了畅销书《AtoZ》,一部文化词典,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出版后,被新加坡出版公司购买英文版权,翻译成英文于2006年出版,全球发行。我的《的金粉遗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推出后,知本家出版公司购买了该书繁体竖排版权,2005年易名为《千年一梦紫禁城》在海外出版发行。
  【内容提要】洪烛《名城记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为城市的发展美好的方向。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些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的笔调不仅浸染着这些古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京东:京东价
  洪烛新书《仓央嘉措情史》(《仓央嘉措心史》第2部)2015年1月东方出版社
  当当网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2-8-25 02:15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欢迎光临 两性话题-两性健康-星座配对-情感倾诉 (http://bbs.aiz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