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答类编李炳南老解答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好友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摘自《李炳南老问答类编》
  问答类编 李炳南老解答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也。请细思想,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解决此事也。 ···
  (通问第一之一)
  李炳南老解答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也。请细思想,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求,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界’,而不与俱,生灭无常,‘一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也。何种教悟得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教。
  问:佛与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种种不一,有及出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十地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为何的是此非彼?(陈问耘)
  答:佛法在,不离觉。不说烦恼,何显。
  问:佛前供养之香、花、茶、饼、果,各项有何意义?(庄庆贤)
  答:此有事理之别。事者,依俗礼常用之品供养表示诚敬而已;理者,因诸供养中,以法为最,故取物以代法也。香表,烛表智慧,花表忍辱,茶水表布施,饼果表禅定。尚有涂香一种,显教多不用之,乃系持戒之意,合此为六波罗密也。
  问:有人说佛教不烧金纸银纸,但用果、香、花、烛、茶、供养佛什么意思?(王计)
  答:金银纸箔,皆是给鬼之物,佛故无用。供佛亦不过表我诚敬,佛岂真享,惟慈悲戒杀,制限素食,故供献亦只用果茶等类。
  问:有人问,佛家供佛用,果、香、花、烛、茶,什么意义,请老师明白开示。(阿桃)
  答:供具本有多种,总以不杀物命为原则,然细论之,所供之品,亦有取义,即以所举者而言,果为食物表显禅定,香表,花表忍辱,烛表智慧,茶者水也,表显布施。
  问:每尊佛像胸前,皆雕上一个卍字型大小,不知它的来源为何?(谢智远)
  答:佛身有三十二种瑞相,不同,此字即瑞相之一也。
  问:中国第一代出家是什么?(释心川)
  答:佛教入华之始,周秦汉魏,尚无,何能言汉土出家之第一人。假承认始自汉明帝,据汉法本内传,略云‘时司空刘峻德及吕惠通等,共千人,请求出家,帝皆许之’;便可谓刘等为始。又据梁高僧传及费长房三宝记,云曹魏高贵乡公甘露年间,颖川人朱士行为汉土出家之始。代远年湮,古事难得确证者,非止此也,在未发现他说时,暂存其两说,聊作可耳,亦不必定泥之。
  问:要具备哪几个条件,才为僧宝?(陈心愿)
  答:为献身救度,先舍离眷属田产,入寺求比丘剃度,此谓出家。(从俗言)再沙弥以至比丘具足等戒,方称僧宝。佛家律制如是,凡少明者,无不知之。
  问:在家为何不能收皈依?(陈心愿)
  答:僧者众也,乃指一切比丘之集团,皈依僧,实皈依其集团。在家人不过近事男女耳,并非比丘,无资入此僧团,何能僭分,妄受皈依。
  问:之人,未知可以命卜相士所判断之命运否?(善因)
  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岂能支配我心?沙弥救蚁延命之事,是其前鉴也。
  问:做善事,种善因,将来可得,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念咒为什么会种福,则颇令人费解?(黄冠中)
  答:既信种善因得福果,当知种恶因得苦果。请细体察日日所作:身多杀盗淫,口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真正善事,渺乎渺矣。推其造作之本,惟在于‘意’,意善则身口现善,意恶则身口现恶。诵咒,恶意不生,恶不生之时间,即是种福之时间。
  问:佛说人们终日在愁波中挣扎残喘,可是为什么又说人身难得呢?(黄冠中)
  答:人身愁苦,能启生厌出离,苦而不极,能得如法机会。若天则忘忧,修罗嗔恨不释,畜愚痴,鬼饥渴,无间,皆无之缘,所以贵乎也。
  问:据说久已成佛,其佛号为何?(周慧前)
  答:据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号明。乃过去劫之事,安能说何年月。
  问:无数恒河沙是不是即是三千?(蔡世芳)
  答:三千大千,有能算之数位,悟河沙是难算之数位。
  问:大乘之‘六度’与小乘之‘五戒十善’有何异处?(蔡世芳)
  答:五戒十善,修己之义多,六度益他之义多,此其异处。
  问:在上遇见出家僧宝,不知可在上或如何?(陈林洲)
  答:见僧宝,自应。但在通衢马,方便合掌可矣。缘上车马往来,若匐匍,则碍交通也。
  问:凡遇初面,向其,因何内心反觉悲感,如遇久离至亲一样,双眼欲泪,是何因缘?(颜佛兆)
  答:此乃至诚恳切,亲近之极,而有之表现也。
  问:具有之,如何仅见于文字,今日是否仍有实例,有否?(张弓)
  答:真有者,皆秘而不宣,凡自炫者,皆无道也。夫如是,其真有道者,人何能知。
  问:‘得道’一书,为一佛教民间畅读小说,请问,此书内容,得道经过,是否正确?(香远)
  答:齐东野语,信口。只是夕阳西下时,一般闲散汉,在丘陇树根边,向村翁乡婆之取笑诚耳。
  问:甚多,遍阅为难,祈选择若干部有注解有买处之名称,并阅读先后之次序!(沈钟五)
  答:为答此问题,先敬奉一语,在初机求学时,只宜照前人所修者去作,暂不可讲求考据,是此非彼!研究次第,不妨由简入繁,首从《八大人觉经》起,接研《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梵网经》,此为应有常识。《三经》,此属求定之行门。《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三十唯识颂》,《金刚经》,《般若心经》,《永嘉禅及证道歌》,此性相两学,多主于慧解。《大乘起信论》,此融会性相,可以调和偏执。经过此一阶段,然后再研大套典籍,比较易入矣。以上各书,谅台省流通之店或皆有之。
  问:佛教以虚寂为,无来无去,并不相信之说,只因佛教对于印度婆罗门教的一说未予,该‘未予’是否有同情之意?(张鸿声)
  答:大梦未醒之时,即有。现相宛然,便非。此不能说同情婆罗门,喻如中国人有口吃饭,外国人也有口吃饭,甚至各种动物,皆有口吃饭,此是现实问题。不能说谁同情谁,至云无来无去,那是说的,与无明识神,小有分别。
  问:佛教所谓‘’与‘’是否仅在‘正心养性’使人易信而一而已,抑是真有其事?(张椿萱)
  答:初学之人,何能明了,越详说,越不懂,倘能不退,五六年后,再提此一问题,并不为迟。所询‘极乐’等,皆真实不虚,切勿疑而谬解,漭漭荡荡招殃祸也。
  问:不识多文之乩童,坐坛时则能诗能画,下坛后则无所知,何以故?(杨慈晞)
  答:或有通文之鬼狐凭依之耳,此等怪诞事,人宜远避之。
  问:有人问,释迦牟尼佛时有能现种种。现今有否?假若证四果临终后神识到何处去?(耀耕)
  答:我辈凡夫,不识,不敢言有无。若至圆证四果,是已断分段,任运自在,不能言神识到何处矣。
  问:能驱群魅,于金刚座下成道前,亦曾;是否业报之外?否则应即身矣。或云魔系代表自性无明及之词,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确指有物对立?遍一切,如义魔是否亦即佛?(黎明时)
  答:魔既,便是起惑造业,报尽因熟,自食其果。世尊被魔,乃系八相成道,善巧说法,非真实也。魔表无明,语亦不虚,盖万法,觉时是佛,迷时即魔耳。
  问:人畜之间的阿修罗是指何物?(黎明时)
  答:有福无德,似天似神之一种耳。
  问:‘梦’在作何解释?是否预告人的吉凶祸福或其他?(黄槐庭)
  答:梦系心识或业所幻之境,故有时与吉凶相应耳。
  问:相命学有关于吗?或是另外一种的秘法?(庄庆贤)
  答:业占相吉凶之事,而维持生命者,佛家谓之邪命。四众,皆不应为,以其涉而背也。
  问:佛徒食前当作何观想?(翟孟秋)
  答:尽俱是三宝,遍法界,作如是观,如是供养。
  问:单独诵经,不解其中的意思有没有利益?(萧金荣)
  答:诵经与研经,均有利益,研经能开智慧,诵经能得定也。
  问:蚁身如是之小。本性与九界一样乎,或有减少?(王慧香)
  答:一勺水与一池水之湿性,并无有异。惟勺与池之水,各如其量而已。
  问:立身处世能对各方面是聪明乎抑智慧乎?(杨素月)
  答:法上说,无甚区别,勉强说智慧似体,聪明似用而已。
  问:洞明,无妄想可生,无烦恼可起,是否为智慧之证?(杨素月)
  答:在出世法上说,可说是智慧作用。
  问:聪明与智慧之界限为何?(杨素月)
  答:前二字法上,常并称不分,后二字在出世法上,亦常用不分。若必求其界限,则耳听能察而不谬,谓之聪;眼看能察而不错,谓之明。通达有为之事项,能以决断,谓之智;通达无为之空理,安忍于法,谓之慧。
  问:如何方为悟缘生法?(林圣昆)
  答:明了教相,或是作到般若之行,即悟之矣。
  问:为什么执著就是苦?(杨天元)
  答:执著是障碍之境,是智照之境。然此是学问与功夫问题,非是初机所能明了,若便是魔境,初机在不明教相之时,只可依教奉行,不宜躐阶谈玄说妙。
  问:佛说八万四千其真理是一是二?(智引)
  答:兹就一个人体来讲,在上者曰头,头又分眼耳鼻口等。在中者曰身,身又分乳脐背等。在四外者曰肢,肢又分手足指掌等。在内曰脏,脏又分心肝脾肺等。试问此是一是多?佛法真理八万四千,亦犹是也。
  问:经云:不生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萧绍馨)
  答:惟有真如。
  问:五眼者,何谓、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萧绍馨)
  答:有碍则不能见,天眼远近明暗皆无阻碍,此二是实用眼也。慧眼能观真空之理,法眼能体之由,此二是用智察也。佛眼即单用和用互用,无不能之。
  问:见惑易断,思惑难断,除发惭愧心外,还有何办法使思惑易于断除?(顾赓彤)
  答:思惑者,贪嗔痴慢疑等,修四谛,观十二因缘,行六度,皆可断也。参禅者即断此二惑,持净者亦断此二惑,但参禅必断惑,方有成就,持净者虽不断,可带业往生耳。
  问:兜率天不出三界外,则免不了成住坏空,是否究竟?(高添丁)
  答:既有成住坏空,是无常法。究竟者,不生不灭常寂也。
  问:释迦佛是否现在说法,在何处?(郭家宁)
  答:尽遍法界,在在说法。其说法也,智者知之。若夫二身说法,有缘者遇之。
  问:释迦佛诞生时说:‘天下,惟我独尊’中之‘我’字是指佛性,或指俗说的我?(郭家宁)
  答:自以第一说为。不过此我字,出诸世尊之口,则两说无所不可,固不必起分别也。
  问:皆有佛性,性有无大小与形状,若无者,该如何形容?(李学诗)
  答:台端有念头否?如无念头,何以居于屋中,瞑目思索,高能知天上之日月星辰,远能知之家乡山水,如有念头,大小方圆,是何形况,请赐见教。佛性者念头之体,念头者佛性迷后之用,用尚不能说出,体更须要自参!
  问:既然法法平等,何以普贤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杨德荣)
  答:法法平等,从性与理上言;法供养最,从相与事上言。
  问:生万法,则成佛教之矣,道安师说此不对,究何说?(杨德荣)
  答:心生万法,及心为佛教二句,被安师所呵斥者,不知指上指下,语义欠明,不敢率答。但就第二句论,似承认能生者,确为,只此一见,便该吃百棒耳。
  问:以中道论非善非恶非空非有,天堂岂不是,果尔还修什么?(张弓)
  答:善自善,恶自恶,空自空,有自有,天堂自天堂,自,事相分明,安能说‘岂不是’三字,如此说即是矣。要知非空有之‘非’字不能当‘岂不是’讲!凡夫境界,思不过‘’两途,观不过‘空有’两边,报不过天狱两极。试问思不属‘’,观不著「空有’,报不在天狱六道,这是什么境界?这是‘非’字之妙义,莫误会也。
  问:不投师不受戒,如一旦顿悟,可否成佛?(张弓)
  答:有‘独觉’者如是耳。然此生之觉,亦系由多生而来,今者万万人中,难遇其一。佛亦有藏头及之异,悟更有大小几次之别,极不简单!
  问:在观寿内说下品之一则中有句‘五逆十恶’,五逆者指杀父、杀母、杀、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而诸佛是,刀斧不能伤,凡夫焉能杀之,此则难以了解?(李荣棠)
  答:佛有法化等身,法报二身,凡夫见尚不可得,况之。应身如释迦世尊在日之身,如木雕泥塑铜铸纸绘等,皆是也。
  问:觉我此一生,为无始无终的大生命中之一段小因缘而已。此身有时本来不算为生。此身灭时亦不算为死。对不对?(玄音)
  答:如是如是。鹅头禅师示寂偈曰:‘昔本不生,今亦不灭,云散长空,碧天皓月’。即此意也。但此段小因缘,确有圣凡之不同,在是随缘赴应。在凡者是业力牵引,一为自在,一为缠缚。我辈凡夫,自应竭力出缠,求得自在,切不可懵懵懂懂,一味逞旷达语也。
  问:闻钟鼓声,生起羡慕,泪水不由自主直流,欲悲心,反加涕泣,是不是业障弥深呢?(翁德和)
  答:羡慕极则爱敬生,爱敬极则依恋生,依恋极则感激生,感激至无可如何,性天中自涌涕泪。此是初学慕道真诚,非业障也。
  问:既然‘烦恼即,即涅槃。’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胡正临)
  答:此问本非初机易了,讲之愈详,听之愈味。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本性悟时,即是,而得涅槃。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即涅槃。再以海喻,静时曰水,动时曰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若明乎性一而分迷悟,物一而分动静,又何疑乎?即者‘理体’分者‘事相’也。复次,未发大心者,视如冤家,耽涅槃是乐境;已发大心者,为度,不乐涅槃,甘入,视诸烦恼,皆是。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
  问:娑婆世界成住坏空,三次称三大阿僧祇劫,在此三劫以前或以后,是否说此世界是没有了?如是则劫是否指其他世界言?还是此界也在内?(胡正临)
  答:成住坏空,系记四个‘中劫’之名,更不限于娑婆。三阿僧祇劫,又是另一计算之数位名词。如度量衡然,各有各之计数,此答前三句之言。后段惟有设喻明之,昼夜二十四小时,大风不息,海水涌浪,此伏彼起,忽尔滚滚向东,倏又滔滔翻西,此二十四小时之时间,请问是东浪之时间;抑或西浪之时间?系一个浪之时间:抑多数浪之时间?
  问:楞严经‘不知身心外洎山河大地皆妙明中物’此是否示意心物一如?果尔则依法法平等故,吾人之流转,应不限于有情六道内,应也及于植、矿等无情类,此始能谓色心平等?(胡正临)
  答:此问须分言之,经所云者,只言万法皆心所现,如心不现,何能所知,语之范围如此而止,心物一如,理上可如是说,事则各有界限。例一体理也,事则母自母,子自子,倘必执是一之理,其父能指其子为妻乎?至云流转不限有情,亦未尝不有其事,然之命,多依有情淫欲而有,流转六道者常也。而神识有时接触矿植等物,而矿植并未交媾,是亦无入胎机会。如云魑魅魍魉,亦能交作,不过偶然之事,或凭之,或物老为怪,总未见处处木石,皆能言语动作。读书者,须善会其义,勿以辞而害之也可。
  问:释迦牟尼佛为何介绍我们往生世界,世尊自己生何世界?世尊为何不造世界呢?(宝珠)
  答:世界无尽,皆是业力所现,不缺乏,释尊又何必再造。弥陀造世界者,不过悲悯业杂,世界多苦,故造一有乐无苦世界,接引他界耳。生者,皆是受释迦世尊之训而转业者,不转业者,亦无分生,故仍得谓之业力所感。释尊曾以足按地,立变庄严,因业力关系,不能持久。明乎此,便知净秽在及业,释尊纵尽变世界,而成极乐,恶业所见,仍是秽土。如同观一水,天人鬼龙所见各异,理亦同也。
  问:三界是指有色、无色、有欲念三类,有色无色是指哪类生物?(柳子奇)
  答:欲指染者男女饮食;色指尚著妙相庄严;无色则两者皆空矣。
  问:佛家戒定慧三学与定,静,安,虑得功夫相同否?(胡正临)
  答:在用功行程上,可云大致相似。佛家之慧云何,之得何指,则有别矣。
  问:树四十期答真惭愧问二:临终放光,若问其出界与否;验暖气之舍离处最为标准。这暖是如何验法?乞示其详。(黎明时)
  答:额天、胸人、腹畜、膝鬼,脚底。亦有谓腹鬼膝畜者,手中无书,不记所本矣。
  问:医师诊病,如遇明知不可治之病时,应否直告该病人,如不直告,而含糊其词,是否构成‘妄语’?(沈钟五)
  答:不告只是守默耳,不得谓之妄语。
  问:生研读佛书极有趣味,越看欲贪多读,似此会犯贪戒否?(何永丁)
  答:恋著六尘,名为贪欲;勤研,名正,戒非所禁,何有犯戒。
  问:淫是人生观最耻一事,今社会上男女互恋,这是淫吗?可不可!(潘振邦)
  答:夫妇同居,人之大伦,乃为正淫,并不违法,夫妇以外,谓之邪淫,法律俱所不许也。
  问:如何忍得痛苦?(姚清源)
  答:多听佛理,深明;,自生忍力。
  问:六其中有‘宿命通,漏尽通’此处尚不明,请示!(萧慧心)
  答:通晓过去若干世之来去,曰宿命通。烦恼已尽,不在漏落,曰漏尽通。
  问:素食者,可以结成舍利子否?(黄锦良)
  答:经中云是戒定慧所薰,若只素食,不过戒之一种,条件尚不完全,恐无此瑞相。不见其他教乎,亦多有一生素食者,却未见有此成就。
  问:信徒食清菜起源?(庄庆贤)
  答:佛戒,主张素食,此即起源。
  问:近来不慧发心素食,减恶向善,今已素食将近半载余,如往,但体力大减,身体虚弱,不知是否素食所致?(蔡永德)
  答:肉食健,素食弱,乃心理,如云素食健而少病,纵医学界尚有怀疑。实事如斯,今举一例,像驼牛马不肉食力皆大,不过无虎豹豺狼之凶性耳。少林寺僧皆素食,易筋,洗髓,金钟罩,铁布衫,拳技,天下无敌,尚不敢取信乎?
  问:吾弟喜事,仍然俗惯杀畜,吾观,竟无奈何止乎!光眼见杀,此事未知何法?(潘振邦)
  答:念往生咒即可,但须。
  问:有人问我杀猪的人可以不可以,但是他皈依后还要杀猪,这样可以皈依吗?(陈联生)
  答:‘,立地成佛’。杀猪之人,如何不许皈依。求皈依应先,方是。如何仍操刀杀猪,是无,皈依之益,恐不能得。
  问:餐食误饮肉汤或尝著混兽肉之蔬菜有何妨?(庄庆贤)
  答:误食者,不为犯戒,以其无心也。尝试者,自是过矣。若因不许,食肉边菜者,又当别论。
  问:中医之药方内适其病状屡时须调合晒干之蜻蜒蝉壳等等昆虫类,信徒患病可否服用之?(庄庆贤)
  答:必要时,作药观想,非贪口腹者比,但与回向为佳。若杀活动物作药,则与有背,是杀他而益己,失却心矣。
  问:各种疾病皆由病菌侵入体内故,若服药有否犯杀菌罪?(蔡世芳)
  答:菌是无情植物,杀之无妨,况又是医病耶。
  问:对于蚂蚁及人,都是有觉性的、未知一只蚂蚁或者一个人,何罪较重?(郎)
  答:性命,皆是平等。惟造杀业者,起心动念,多有差别。既有差别,则罪果当分轻重。,自较杀蚂蚁,增加数倍,故罪大。如不了此义,兹举一例,可以辨明,上行人与家中父母,同是人耳,试问杀父母之罪,与之罪同否?
  问:医学上所谓细菌是否?是何道乎?什么业力来转变?请出自何经?引经示证。(林火寿)
  答:之物,分三大类,曰动、曰植、曰矿。动物有情,以业力通于九有;植矿无情,不造六道之业,无所受报。细菌,属于下等植物,为无情之物体,不列何道。
  问:杀虫类,是否有?弟所耕营之柑、茶园夏天发生柑虫及天牛茶虫,其他种种虫类甚多,若不杀者损失颇大,应如何之?(李永青)
  答:先应知造罪,乃上之自然恶性,非可向某神解释者,此其原则。台端可向农业专家探问,使其预先避免生虫为佳,否则自可在可能范围内,力求少杀,不得已时,只有与其回向耳。
  问:杀蚊虫是不是算,是将我们的血利他好,或者灭他好呢?(黄天送)
  答:生指动物,杀指,此甚简单明了。将血与他名布施,灭他名,乃是两件事。肯布施者自然不杀,此是大乘境界。亦不杀亦不布施,普通学人皆可作到。
  问:要寻访良师,打破疑团,见自本性,因身不便,不敢扰他人苦恼,拟自禅净,无师津贴,一心修持,能否打破黠黯,见本来面目?(翁慧欣)
  答:‘禅净’因也,无师既不解禅,亦不达净,何况‘禅净’乎?如无明师,但肯老实,不走错,已是夙有善根之人,因真果满也。‘见自本性’果也,不明教相,何者是性,何者是见,皆是一团黑漆。纵得其讲矣,如何修,如何得,岂为空言侈谈者。只能不退,下品往生,已是杰出之士,果满原赖因真也。
  问:有人向我说,金刚经教人一切不著相,说我,也是著相,这话我听了也有理,不念心里又不安,应该怎样才对?(刘学忠)
  答:听了他之话认为有理,正是著相,不念心里不安,也是著相,此皆是知见不定,随风摇动所致。动则有相,定即无相,定者云何,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念到纯熟,不知何者是能念,更不知何者是所念,既无分别,何有其相?
  问:法讲劝人爱惜字纸,将废纸,然贫苦人专收废纸卖给制纸厂,稍图微利,并且废纸,一举有两得,前后哪一种最好?(衡钰)
  答:残废,不能修补者,可采前法:普通字纸,可采后法。
  问:敝人幼年,傲慢不听母诲,反出污言恶骂双亲,现已年长,自知不孝,有之,欲求,双亲已隔世远矣。悔之不及,心中十分惭愧和悲哀,未知如何能亲恩?如何忏其罪?(潘玉泉)
  答:每日定时诵阿弥陀经一卷,念弥陀圣号几百声,或几千声,以此功德,回向双亲,往生极乐,此是真实之报恩,彻底之,追远者要不懈,事死者如事生,果能如是,古人丁兰又不能专美于前矣。
  问:晚一入睡,即梦幻潮涌,甚至入睡前,而梦幻已起,可说无时不梦,但晚询及他人,都说是间有,难道独我常有,到底是间有是常有,其对心理或生理有何关系,有何方法克制?(章普明)
  答:纷纭,系过多,不能所致,若身体四大不调,亦能多梦。
  问:常闻定业不可解,然则者人定杀之,佛法所讲,可以消灾免难,亦可离苦得乐,甚至证果,那么的罪业,消到什么地方呢?(詹金枝)
  答:,欠债还钱,此是原则,如会佛法,则多善巧。在对方能使其超升解怨,受之消去矣。在自方能作到断诸惑妄,业尽情空,结果之种子消去矣。然尚有两条例外,亦应当知:一在大人视身如幻,游戏,故不辞果报相。如安世高大师,两度到洛阳,禅六祖,夜遇刺客,置金案上曰,只欠汝财是也。二是修者,带业往生,乘愿再来,度脱怨亲,皆成法侣,不离安养,一生补处是也。
  问:后学昔阅印光文钞起信,故于公之言教莫不视为法宝,惟见公不许人多看经教,有之亦只限于经论,对此不能无疑,以公之教兼通,何以不许人求通通教,岂之应如是耶?抑人根陋劣,只有持名方契机耶?(钟观靖)
  答:学,圣训也,焉有不许人多看经教之理,至于只限经论,亦不如是。然于问答中或有如是之言,果何故欤?是皆因其机而引之,恐其躐级谬解,不独无益,而又害之也。试举其例,如‘烦恼即,即涅槃’,‘魔来杀魔,佛来杀佛’,‘心不系道’,‘非修非证’之类,其旨岂初机所能了哉。世尊,种种教义,尚分五时而演,因机而分次第可知矣,法者药也,必应病而投之。
  问:古今社会有上流人物反比平更不法,按说:有福享,皆是前世修,因何现在有的人连入看经典都不愿意;是否夙生修福不修慧,致与佛无缘想否?(颜田)
  答:今之显达,不愿践履,亲近三宝,情形甚为复杂,所云修福不修慧,夙生之因是也。尚有现在之习俗,影响力亦甚巨大。再吾教之种种之不景象,不能引人之好感,吾徒亦应自咎。
  续-《问答类编 李炳南老解答》
  摘自《李炳南老问答类编》
  答:是恶业,焉得无罪,祭神是求福,原因已恶,安有福来。且聪明正直之神,必不享之。神若享之,是分杀者之罪矣。更以非亲手杀,疑为无罪,请问近日报载张昌年之惨案,汪震并未动手,彼有罪乎,无罪乎?
  问:从前由送学者‘在家方法’一张,与歧指归之第三十七页至三十八页之在家方法符合,但是此样由心号之外还要学禅定否?倘在家,守‘杀、盗、淫、贪、嗔、疾’之外,还要守何戒?(杨文玉)
  答:属于净,果能信愿行三者具足,决定有所成就,不必再去学禅,盖禅不遇明师,暗中摸索,费力无功,倘持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自戒三身业,三意业固有功德,总不如求戒师正受为,且对戒相得真解也。
  问:一劫之年资料金刚经讲义江味农算出为十三亿又四千余万年,又此贤劫中亦当出佛千尊,但仅释迦,二佛间之距离即需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久,如此之差额令人费解?(胡正临)
  答:劫分小中大三种,其积算之数经论亦不一致。按智度论,一增一减(即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为极又如是退减至十岁止)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江所算或系小劫之数。再距释迦,虽云五十六亿多年,并非佛佛出世。相距时间皆如是数也。
  问:受持读诵金刚经之功德,世尊于是经中尝说:‘我于然灯佛前得值……无空过者’。其功德千万亿倍不及持诵之一,然则世尊前之诸佛未说金经否,否则亦免世尊多劫苦修?(胡正临)
  答:前佛虽有如是经典,尚有得遇与否之别,此其一。金经之在今世,岂不普遍,不遇不闻者,数何可量,诵持虽多功德,仍偏修福,若云成佛,还应修慧断惑,此其二。试看今之诵金经者,已不乏人,立地成佛者,究几人哉。
  问:成佛必须自觉觉他觉行,此种功夫纯属内证,但宜较佛觉其程度究有深浅,但既称古佛化现,何必定退位,直至当来候补位?学人愚痴实难解此意!(胡正临)
  答:此皆善巧方便,度生示现之相耳。如世尊久远本已成佛,仍来此现八相而成道,应知皆系以身示范,诱人。若明乎,不但示现,且示现声闻缘觉,乃至天龙八部等三十二相,则于此便无疑矣。
  问:工余佛法,同事中多不信,也不谤,是否者德学浅薄,无力,抑或众同事与佛因地未熟,祈赐良方普利群执。(颜田)
  答:应机,本非易事,不问对方接受与否,在他是已下一粒种子,在己是多一份功德,两有俾益。既肯发此大心,便是,自应尽己之力,广学,劝化他人,不厌不疲,持之久恒,自收奇效。
  问:佛说处处皆可为道场,随便说,有辈闻后即辩驳不现实。说是古人造来劝世,应举何证破其迷心,祈复!(颜田)
  答:古事,无非,既然不信,能信今日所载之事乎?在在皆是,惜不。古书不信,报载,只有待其身历其境,或能信之。身历而仍不信,虽佛出世,恐亦救他不得,区区更为力矣。
  问:同事中有一个半残废者,反叫人勿法,公然地在正信近事男面前大骂佛,听者,是否与其理论,或者悯怜深障,由其业力生灭,勿与较长短?(颜田)
  答:不去理他,免彼此都招烦恼,各行其道,各有。
  问:佛有入妻接产房,再入三宝礼佛,未知有无?若是论理便是入产房不有,来生有罪果?(李清水)
  答:入产房后,欲再入寺礼佛,可沐浴之,心诚身即洁矣。
  问:若是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战争、命案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此界名曰娑婆,乃恶心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永远之理。纵至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依然流转,如果,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若依敝人个性言,自觉宜修禅,若依言,则宜修,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既以宜修,则修净可也。
  问:禅的秘密是不传他人的,依敝人曾是拜禅章嘉大师为师,是否可以以此条件而向现在的禅问道?(张维明)
  答:禅并无秘密不传之说,切勿误会。盖一道,全在自悟,非可言语传授,所谓言语道断也。欲向禅问道,未尝不好,但禅德是何人,须先有个认识!
  问:若修,而兼研禅以,是否要快而有一举两得之妙呢?(张维明)
  答:不问修禅修净,皆须解理,果能深通一法,自解其余,窃谓在此末法之期,人根钝劣之时,精一已大不易,兼修恐更难也。
  问:回向发愿文是否以自作为宜,因自作是纯发自自心的,也就等于一般,好像是个人的一篇自传,是不能的。(张维明)
  答:初机人佛理尚未清楚,恐发愿不正,似依古德所定者佳,后来知正见正,亦可自作愿文。
  问:敝人很想要戒掉荤食,然而身体多病衰弱已极,是缺乏养分,如戒掉肉鱼之类,身体会更衰弱下去的,处此情形下,是否只要心存不是贪口味而食,食时并存大悲心即可呢?(张维明)
  答:不食肉,体衰弱,此一问题,现在尚不是。不经医学界及科学家,作长期考辨,不易骤下断语。本是初发心者,一切暂从方便未始不可,嗣后学修若进,便能自解也。
  问:在亡者前诵经礼忏不知诵给亡者听,或是活人听?(陈联生)
  答:并非给谁听之问题,乃是给谁消之问题。譬如有人生疮,医动手术,不是给谁看之问题,乃是给谁治之问题。
  问:人死后不知是否仍在灵前,或者是随罪业去呢?(陈联生)
  答:死后未入六道以前,有中阴身,此身可被而来灵前。或入鬼道以后,亦能召来灵前。除此二者,则不能矣。然此二者,皆有相当寿命,若其寿命尽后,则另有寄托,便不能再来矣。
  问: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哪个佛说,在什么地方说?(陈联生)
  答:经语分明,乃观自在所说,乃在佛说般若之时,秉承所说。此经在华,有几种译本,考唐宋翻译,如法月,智慧轮,法成,施护诸师等,皆有在王舍城灵鹫山等字句。
  问:佛时,见蚂蚁微笑说,七佛出世,未脱蚁身,现在到处都有蚂蚁,皆是过去之蚁身直到至今,是不是,本性能减少否?(洪环)
  答:未开天眼,不能前知,以理推之,此中当有七佛前而未脱者,惟不能肯定到处之蚁,皆是彼时蚁身。彼蚁纵由七佛前,展转至今,性亦不减。但恐染污愈深,之缘,益缈茫耳。
  问:世尊去天上龙宫说法,是神识去抑或色身去,以及一切云何同去呢?(洪环)
  答:世尊,神识与色身,都可前往。诸皆大,俱有,故可同去。
  问:人死之后,鬼道,有父母兄弟姊妹六亲眷属否,抑或孤孤单单乎?(洪环)
  答:鬼有胎卵湿化四生,胎卵之类,当有眷属。
  问:书局出版之二课合解第十一面华藏第一图并说,谓四洲即四地球。地球有四个未尝不可,而依其所说地球乃浮浸于碱海之中似与事实不符(地球四周是气而非咸海)应如何解释方可通顺?(沈钟五)
  答:世界诸相,本属幻化,非实非常。非常则成住坏空,刹那变易,非实则皆为心变,唯识无境。据此则四洲碱海,都无所有,凡有诤执,概是戏论,此真谛也。若以俗谛言,古人文字简略,再经翻译,庐山面目,或失其真。又经后人绘图,演成呆板之定型,益坠雾中。再由诸家注解,各执一是,令人讹疑更多矣。敝意亦是盲猜,似不妨言一洲是一地球,碱海亦不必定指球外。盖洲为水中之陆,有独群之别,如者独岛也,菲律宾者群岛也;此阎浮提乃为一群洲,合亚美欧澳等洲,统浸入碱海,下为风轮,即环球之气,似古今之说,无不合也。
  问:印光大师嘉言录第九十七面,论阅经不应究经义,然由印度文译成华文之时,无不深究经义,且逐字推敲,若阅经不应推究经义,那些译经者岂非多事?(沈钟五)
  答:学人对经,有阅读诵研诸法,阅为默观,读为对卷朗念,诵为掩卷背述,研为详究义理。前三皆为求定,后一法乃专求慧,各有界分。行前之法时,若兼思维,不但定不能成,即三法亦皆不成。行后一法时,若兼其他,亦复如是。印祖所言,非不许研经,谓法不宜乱用耳。
  问:须弥山位于四大部洲之中,是只有佛能见到,抑或凡夫修到就能看到,或者须弥山是比喻名词?(余萍)
  答:佛说有现量语,比量语,譬喻语,随顺语,假定语。区区系,不能证见此山,以圣言量,即信实有,亦无。
  问:有人问普门品一句‘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是说无子之人若求就能生子,若是命中注定无子之人,亦可求乎?(余萍)
  答:命中有子,生男生女乃其本分。命中无子能生,方是加被之功。
  问:佛教之真理是否三法印为代表,若有余外,请详示(即教之真理在何处)?(柯冰)
  答:三法印乃是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耳。真理者,乃颠扑不破之理,所谓不可思不可议者也,必我法二执,始能见得。终日哓哓者,多属妄语,并无真理,此惟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无佛智而言真理者,只是某一段落之真理而已。彼教真理,非我所知。
  问:三藏十二部经各藏部有几卷?(柯冰)
  答:我国自隋唐以来,历代所收不同,又各种版本,互有增减,是各代所收及各版本之卷数,皆不一也。若分言之,不胜其繁,只可言最后之频伽精舍所刊,总计之有八千四百余卷之多。若以三藏分言,各有若干,区区粗心,尚未去查。即今台北所印之大藏,虽在眼前,究各藏各若干卷,实亦未曾置意焉。此犹区区所住之房,有人问汝之房顶,瓦分几栊,窗上玻璃,共有几块,却瞠目无以对,只可曰,容我查查再说。
  问:藏经之结集有几次,各次离入灭后几年?(柯冰)
  答:大概小乘四次,有佛灭之本年结集者,有距百年,及二百四百五百年者,大乘似是一次,于佛灭后,经七日夜所结集。此观考据之学,必对照多种书,方得端倪,亦非三言五语之问题也。太虚大师全书中有详记,可检读之。
  问:佛教由何时传入我国至今有几年?(柯冰)
  答:我国史书所详,无可否认者,自是东汉明帝。然尚有他书所记,亦各有据。如魏略西戎传:刘向列仙传所载,是西汉成哀间亦有。又汉武帝毗邪王来降,得金人之神,是更在西汉之初。王嘉拾遗记,载燕昭王时,申毒国至燕都,又有记秦穆公得石像,观上所列,是一一提前。而列子一书,又载周穆王时,有化人来之事,此说佛入中国之最早者矣。总之,此皆以迹象求之也,我国风气,重前而轻后,崇佛者必欲提前,恶佛者必欲退后。除汉明一说外,余皆诤论未定,区区不善考据,只本所知,奉答而已。
  问: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答: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亦多有其例。
  问:老师常说:人死后四十九日便。然吾长子既死后六年,常托梦其妹说:‘无房子可住’此后次子又其兄棺材露日,翌日即往坟地见状况如梦不异。由此神识四十九日之说如何解释?倘骨骼即是假,何以又顾其无房子可住?(池慧霖)
  答:此非中阴身,乃鬼道之身。一切凡众,皆有‘我’‘我所’之执。亡子,生时既不闻佛法,何能破执。其执骨为‘我’,执棺为‘我所’,自是常事,何足为奇。
  问:僧尼不拜他神,见了金刚经有云‘无有高下’若论神圣能可以德证果之大小,想起人在漂流以何不拜?(黄锦良)
  答:僧尼为三宝之一,乃人天百神之师,师不拜弟,理之当然,有何怪异。
  问:‘僧祇劫’每个大劫中有四个中劫,是成住坏空,此四中劫,照经上所说果有确实否?(许有淮)
  答:阿僧祇劫与大劫不同,莫混为一。至问成住坏空确否,试看每日有子午朝暮否?每年有春夏秋冬否?明乎此,则不疑矣。
  问:释提桓因是三十三天的天主,亦要否?(许明淮)
  答:纵然生到四空之非想非非想天,尚得,何况欲界之第二天乎。
  问:五根,五力,七分,八圣道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共三十七道品之深妙,似吾等初机无之法,唯有五根,五力,能知一二,其余全蔽,七觉支的前二种能用智慧明白真正道理。此智慧是由勤根同进力发动出来?或者系由别种法得来的智慧,抑是天然的智慧?(许明淮)
  答:此却一言难尽,希先觅一本台中莲社常识课本,查看三七道品,得其大意后,再看各经中三七道品详注,自能小有。又问七觉支用智慧等等。兹略为解释。修三七道品,须按七科之次第,在前‘五力’中‘慧力’成就时,自然知见趋正,善能分别。再进而修七支,始时起觉照,知‘法’应取应舍,何者应‘’,及不应‘’,余可类推。此智慧固是本有,然不修前法,亦不能也。
  问:每年佛诞四月八日系按阳历抑或阴历,在各地有何盛典,在梧栖附近有何布道大会?(陈问耘)
  答:二历,民间奉行,极不一致,各寺纪诞,亦各随其便,所询梧栖有无大会,则不知也。
  问:劝人恶三途而好天人,是否仍未进入寂灭(非断非常)境地?(陈问耘)
  答:教有五乘说法,此是对下下根所说之方便语。教幼稚园儿童,若授以大学课程,便知这老师是双料笨伯。
  问:佛系不生不灭,一切烦恼不是无明之生,为何要纪念有生灭之应身呢?(陈问耘)
  答:凡夫之身,是为烦恼所牵而来,无明所生。佛非如是,乃是为度,乘愿所化。我辈纪念应身,不过报恩微忱,各尽其道而已。
  问:最近有人问,他说人有无灵魂,又说究竟灵魂在那里,又说医院给人开胃病蒙药往病人嘴上放他就不知痛了,如死一般,要有灵魂该作梦呀,并且又不作梦?(释心川)
  答:此问题非初学所能明了,即解释清楚,恐亦不能。经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唯此,若指定一处,即是大错。兹以留音唱片为喻,试问声在何处,究竟片有没有声?谓没,人知其分明发声。谓有,何以不自发声?会得此机,思过半矣。若谓作梦是有灵魂,不作梦是无灵魂,再举一喻,人行动时知觉起,谓是活人,若睡眠时知觉伏,可谓是乎?请再体会?
  问:地藏本愿经白话解释第六品第一四七页说。在这贤劫期间,有千佛出世,释迦是第四尊佛,还有九百九十六佛。在说三宝佛是过去弥陀,现在释迦,未来。怎样不说第一劫佛,二劫佛……。为何说三宝佛呢?(无名氏)
  答:劫如尘点之多,不可计算数,不知第一从何说起?且此经为释迦所说,故注家只叙释迦之应世时期而已,何能扯前拉后,本题以外,多出枝节。
  问:沙弥律仪要略上下篇之开首均有云‘五夏’‘十夏’者,其五夏十夏之意义云何?(姚本洁)
  答:佛家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有结夏安居之制,即以之算年,几夏者几年也,犹言春秋同。
  问:佛云都有,然所谓,未详有的区别,例如一只蚊虫所蕴蓄之,是否较苍蝇为少,而苍蝇又是否较飞禽走兽为少,而飞禽走兽是否又较人为少,抑系依光度之弱与强而分,随业力之大小而六道?(周家麟)
  答:有形有质之物,可以用量计算,性无形质,不可以量计其多少。喻如人与犬猫皆有梦,(犬猫有梦系经研动物学者所推断)梦亦无形质者,故不能量出三者之梦,各得几斤几两。若论强弱之用,自然有别,盖藏染净互薰,净胜者,善用大而恶用小,染胜者,则反是。至云六道,更不能单言业力大小,尚须与种因合观。
  问:闻梵呗能圆音利物,而经常所诵香赞及弥陀等赞是否即系梵呗之一种,梵呗有若干种?有无歌谱可资?(周家麟)
  答:我国现行各种佛赞,可云梵呗,但已不同汉魏之渔山呗韵矣。若夫天竺古时,似是经句咒语,自有特别之韵,专称梵音。如经载王闻经声悦而布舍,雁闻恋而盘旋,可知不如后世之唱,必依声谱板眼而成者也。今尝闻诵华严字母者,亦是借磐鱼铛铪成韵,未见唇喉吞吐:有若何之异处,想知古调今不传矣。
  问:有的设在山间,有的设在郊外,有的设在都市,哪一个适当呢?(庄庆贤)
  答:设在山野者,为者宜,远尘劳易得寂静也;设于都市者,为度他者宜,近群众便于接引也。
  问:在一家庭内有的教,有的信外教,有什么方法来统一归教呢?(庄庆贤)
  答:‘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家庭,各异,此之表现。家不齐,而希其兴,恐是缘木求鱼。如欲转移家人,统一佛化,自必以身作则,三业!有苦自吃,有利均他;至诚无伪,行之有恒,家人即被化矣。尚须自明佛理,知见正确,运巧方便,言语契机。前者是以德摄,后者是以智摄,则对方如坐春风,必心悦诚服矣。
  问:信者有的念珠带在身,有的没有带在身,到底信者须要全部带在身吗?(庄庆贤)
  答:在心,不在念珠。而念珠常随身者,可时时提起,亦不无助缘耳。
  问:信徒往厕所屡时不慎将佛书念珠徽章等物随身带入,或穿法衣而进,有何关系?(庄庆贤)
  答:念珠与徽章乃随身携带之物,或有误携入厕,此皆欠慎之过。若佛书乃在案上恭读者,读毕则合本加袱,安有携入厕中之理?有之则是有心为恶。法衣临穿,尚须向之合掌,绝不许穿之登厕,纵是海青,尚不得穿而小解,况袈娑耶?
  问:诵经之时为什么用佛具?(庄庆贤)
  答:佛具指何,未曾言明,自不能答,细玩而揣之,得非谓木鱼钟磬之类乎?若然,此为取音节整齐,及人不昏沉。且能引起之观感,而易使其发心也。
  问:点香有的用,有的用一条,原来应该用几条?(庄庆贤)
  答:初无一定,后随各地风俗而异。者,系取戒定慧之意,各随各地习惯行之可也,无所谓应该。
  问:有的烧金纸,有的没有烧金纸,原来是有烧金纸吗?烧金纸是什么意思?(庄庆贤)
  答:金箔纸等,乃系向鬼布施之物,佛不需此,寺中者,不向佛前行此等事。
  问:敬受的老师,我们班员是佛,必定!第一对佛祖,第二对老师来报恩,希望您能永久住在台中市指导我们信徒,老师高见如何?(庄庆贤)
  答:‘必定’此语一出,声腾纸上,诸佛皆闻。区区希望要履行此言!然欲实现此事,自必戒乘两端,下一番工夫,倘肯屈尊下问,当尽愚诚贡献。至于永住台中,其权操于因缘!然区区之意,亦未尝不与有同心也。
  问:是否随著地球同时旋转?我们在亚洲其国土在我们。若人在美洲其国土是否在?(李仕仁)
  答:科学旧说,太阳是恒星,地球是一小星,属于太阳系,故绕之公转,惟空间太阳系不仅一个,极乐岂止在亚洲之西,且在此整个太阳系之西也。若按推测,此球只是一个单位世界之一洲,即娑婆三千之一天下,兹只以娑婆范围而论,几等于太仓一粟。极乐在西,是指娑婆大千之西,非指此一天下之西也。再以前喻申明之,一个,喻一个太仓,然太仓实,经言‘之西’,乃言十万亿太仓之西,非谓一粒粟之西也。
  问:六道除了可修外,其他如鬼道亦可成佛吗?(李仕仁)
  答:皆有佛性,自有成佛之可能。惟他道或贪乐而不思修,或而无暇修,或迷愚太重而不知修,易修易成者,独人类一道耳!故曰人身难得,贵人身者,为其易修成佛也。
  问:除了外还有其他吗?释迦牟尼涅槃后住在何国?(李仕仁)
  答:前条所言一个三千,即是一个,,自亦如之。佛有法三身,二身有限量,则充满,无所不住。
  问:世尊涅槃后,是生何?抑是三?(廖妙吉)
  答:佛有三身,所谓,报身,应身。居常寂光土,此土但有其名,实即真如之理体。若以色相言,尽遍法界,无不包罗,何有三外之分。报身居实报无碍土,此为佛智变现,并无空间时间限度。应身则百千万亿,届净居秽不等,可曰凡圣同居土,亦佛智变现,则有成住坏空之劫,欲色空等三界,水火风等三灾。身与土既粗述矣,更要知佛之涅槃,与凡夫死亡不同,凡夫死则有一神识;再向他处,故云有生;世尊涅槃,不过是此界应身息化耳!‘生何’一语,自加不上。
  问:天界有几层,三千云何讲,地球有几个?(慧亮)
  答:天有二十八层。,世界无尽。为便于言说起见,假定若干星球组为一单位世界(如此地球五洋六洲经纬道带亦系假定)集千单位世界,为之小千世界;集千小千世界,为之中千世界;集千中千世界,为之。地球即星球,请于夜间,仰面观天,试问有几个星球?
  问:兹有一同事以出家人所持净行,何以寺内皆设牛皮鼓而忍心击之一问,使我无言解答。寺内设鼓而用牛皮似是白玉生瑕,应作何解释?(罗德彰)
  答:鼓非创制,杀牛取皮,更非主张,不过买一现成之乐器耳!然此牛可云大幸,既称以身布施三宝,又常受经声佛号之,当得。实胜落于梨园,或入战场而助人造业者多矣,击之何不忍之有。
  问:佛若超荐祖先,是作一次即有效,是做多次才有效,有无,子孙何能得知?(张宽心)
  答:多次自然胜于一次,缘功德愈多愈善也,然亦须视如法不如法,如法者一次即有效,不如法者,百次无益也。所谓如法不如法者,修法之师,及设置之坛场,并营斋之主人,此三有一欠合,功德当不,统不合者,可想而知矣。
  问:人人若离开,究竟要望谁救度他去归正呢?(吕正凉)
  答:此分非,有正知见无正知见而言,有大慈悲,一例,自于而不远离。有正知见者,纵不能化度,亦不致被转变,离与不离,无益亦无害也。若非,又无正知见,试问亲近,果何取乎?
  问:忉利天有天女、天人之分。兜率天有男女分别否?(杜粉)
  答:兜率列在六欲之数,当有男女之相,惟除内院而言也。
  问:生兜率天内院有再之虞乎?(杜粉)
  答:生内院者,超越矣。后即随佛下降此土,于龙华三会证果,安有之说乎。
  问:结婚的人可否携妻子出家?有吕洞宾携妻修仙的美谈,佛界有否?(李中心)
  答:家之甚多,简举之:一、备一切生产所居之处者。二、夫与妇也,诗云‘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出家者,更分多种,今之初现比丘相者,仅是身出家之一种,即是离开家产及妻子之谓。下问如分投僧尼两寺剃度,自无不可;如仍同居,不知出的是甚么?所举吕洞宾美谈,在这里牵扯不著。
  问:一个佛化的家庭是怎样的形态的?并请举一个实例?(李中心)
  答:并无异状,不过同一,佛法,同守佛戒而已。先生虽欲学佛,必须读经,先明大概,敝社可以拣选入门之书相赠,知其益后,方能谈佛化家庭也。
  问:教有等的职业人,佛教的、僧尼等是否亦为职业人呢?(李中心)
  答:任者,即是一切,专为化导之出家僧众。上弘佛法,下度,是其职务,是其行业。并非为博取而作此,故不可与雇员职业一例看也。
  问:每日在家早晚课诵,未知自家祖先及亡人能否闻此佳音?(香元)
  答:此不一定。倘能专为回向,或念回向文时,四重恩之句,默作观想,则能得益耳。
  问:释迦佛,,及,头额之中为何皆有一痣?(香元)
  答:非痣也,乃三十二种瑞相之一。是两眉中间,生一极长之白毫,中空,盘旋起来,宛如一颗明珠。画佛像时,无可表显,或画一点,或画一圈,藉以示意,塑像则有嵌宝石者。
  问:我国佛教十与夫禅之五派其传承及教义前人已言之甚详,惟关于各正修持之具体方法,除所在皆有外,其他派系殊途同归,则修持之法当自各别,请为专文论之!(法称)
  答:尊命作论,叙述十修持之法,略则不明,细则太琐,区区谫陋,实无此大手笔也。兹但言其梗概,如穷研须读各专经。‘律’乃佛门之法规,为各所共守,犹国家之宝典。‘禅’在今日,多取照顾话头去参,以求明心见性。‘净’主‘放下万缘,一心’,纵惑不断,但求带业往生。‘密’是手结印,口持咒,意观想,以求成就。此三侧持,故曰行门。余六侧重演教,故曰解门。然其六,非不行持,所行亦不外前四之法也。
  问:地藏经中有佛告鬼王:‘我亦告梵天帝释令汝:’此梵天帝释究指何佛或神?(胡正临)
  答:梵天者,色界诸天是;帝释者,欲界第二天之天主是。
  问:天见水现为琉璃,鱼龙目为烟云,饿鬼见之则为脓血,此是理推?还是所得?(胡正临)
  答:证知彼等,所见如是耳。如囿于自见,而疑为理推,凡万有,自不知者,皆可疑为理推矣。
  问:世尊来此娑婆世界已七、八千次,难道只有一次留有经典?其他次数是否亦留经典?何为未见?(胡正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地板
匿名  发表于 2022-8-12 19:15:53
以区域创新加快宝安改革步伐
回复

使用道具

5#
匿名  发表于 2022-10-23 16:13:47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6#
匿名  发表于 2024-2-5 16:18:51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性用品

GMT+8, 2025-1-15 02:08 , Processed in 0.056914 second(s), 21 queries .

网站地图

回顶部

性生活有爱才会美满 满足女人性欲的三大法宝“捏”“舔”“亲” 健康性爱的十一个“为什么” 男女必知:每周哪几天性欲最旺盛? 男人对性玩具是什么看法
偷去欢爱激情的小偷 巧用扑克牌 活跃“性”鲜感 性高潮:各国女人性高潮之后的叫床声大盘点 让你拥有别样激情的性前戏 怀孕:分娩前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性生活不宜超过15分钟 高中学生的性教育与性心理 完美性爱 从爱抚开始 警惕:危险性行为的星级排行 男性增大网上有什么好的东西吗
生男生女是谁说了算呢? 男人想从女人那获七种爱 男性生殖器上也会长癣 生男生女预测:大气污染严重导致男婴出生数量减少 做爱对女人有保健作用
http://anqing.aizse.com/thread-25545-1-1.html
http://anshun.aizse.com/thread-13174-1-1.html
http://anyang.aizse.com/thread-28138-1-1.html
http://anshan.aizse.com/thread-31298-1-1.html
http://bbs.aizse.com/thread-30662-1-1.html
http://alashan.aizse.com/thread-25545-1-1.html
http://ankang.aizse.com/thread-13174-1-1.html
http://bangbu.aizse.com/thread-28138-1-1.html
http://baiyin.aizse.com/thread-31298-1-1.html
http://baise.aizse.com/thread-30662-1-1.html
http://bijie.aizse.com/thread-26634-1-1.html
http://baoding.aizse.com/thread-38113-1-1.html
http://baishan.aizse.com/thread-8052-1-1.html
http://baicheng.aizse.com/thread-7363-1-1.html
http://benxi.aizse.com/thread-30466-1-1.html
http://baotou.aizse.com/thread-19527-1-1.html
http://bayannaoer.aizse.com/thread-41449-1-1.html
http://binzhou.aizse.com/thread-40621-1-1.html
http://baoji.aizse.com/thread-14065-1-1.html
http://bazhong.aizse.com/thread-7936-1-1.html
http://bayinguoleng.aizse.com/thread-35115-1-1.html
http://boertala.aizse.com/thread-11080-1-1.html
http://baoshan.aizse.com/thread-26764-1-1.html
http://chaozhou.aizse.com/thread-328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