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好友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目录
  一、宁波市发展智慧城市的现实基础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效明显
  (四)公共服务和管理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
  (五)农村农业信息化加快推进
  (六)信息化发展有了较大改善
  二、宁波市发展智慧城市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机遇
  (二)挑战
  三、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四、宁波“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信息社会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三)围绕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要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四)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新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五)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
  (六)围绕公共服务改进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建设
  (七)围绕城市建设管理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五、宁波智慧城市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建立科学务实的推进机制
  (三)建立完善要素保障机制
  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前言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将其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推进。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部署,在调研无锡传感网时,再次提出了要加快物联网发展。深圳、南京、昆山等市也都各有侧重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城市信息化,智慧城市,这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把已有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智慧城市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能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从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未来五年以及更长的时间,将处于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宁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高的时期,既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资源、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把握城市发展新机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新一轮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动智慧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发展,对于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升我市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不能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所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
  从宁波的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具备了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取得了信息化宣传展示和项目合作的重大,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关注的焦点,形成了广泛共识,为汇集全球智慧、建设智慧宁波带来了难得契机。市委市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谋求运用“智慧”杠杆,积极抢占新的先发优势,确保新型城市发展的竞争主动权。宁波推进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已引起了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关于加快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省“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思和宁波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组织编制了《宁波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是规范和指导今后五年我市智慧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宁波市发展智慧城市的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宁波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发展形势,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按照“信息化强政、信息化便民、信息化惠农、信息化兴企”的思,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积极扶持发展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发展取得较大进展,信息化为改善宁波城市服务管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宁波市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评“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十佳城市”和“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示范城市”,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应用基础。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主建设的、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宽带网,电话、电脑、手机、数字电视、仪各类信息终端普及率和使用率不断提高,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无线城市加快推进,基于3G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网络已基本覆盖整个大市,WiFi热点基本覆盖包括行政机关、机场、车站、码头、广场、医院、学校、酒店等主要人员聚集区。至2009年未我市固定电话用户为3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862万户;3G用户数达1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36万户。宁波已被工信部、国台办、发改委列为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城市。
  (二)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207亿元,连续3年超千亿,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031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液晶面板、电子计算机、电子机电产品、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子元件等优势行业有较大增幅,是全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连续几年增长40%以上;动漫游戏、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兴起。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按照“一园多点、集聚发展”的宁波软件园建设模式,积极引导县市区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取得明显成效。宁波软件园已在高新区形成综合软件应用开发,其中电子商务、行业应用软件已有一定规模,保税区形成嵌入式软件特色,鄞州区、北仑区形成动漫产业特色等,有近600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入驻,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企业大项目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跨越式发展,连续几年拥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3家,元器件百强企业6-7家。奇美电子有限公司、技嘉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入围2010年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0强,比上一年增加4家;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围浙江省信息产业外贸出口10强。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效明显
  制造业和外贸、物流等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广泛深入推进,信息化在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型企业信息化成效卓著,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培育涌现出雅戈尔、奥克斯、宁波卷烟厂、富达、镇海炼化等25家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重点产业等领域开始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全市70%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建立了塑料、化工等一批电子交易中心和模具、家电等专业电子商业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行业门户总部网站建设,1万多家进出口企业中,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行业网站孵化平台已孵化行业网站公司180家,涉及小家电、服装、家纺、机械、文具等几十个行业。宁波电子商务成熟度位居全国城市前10位。
  (四)公共服务和管理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
  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对电子政务工作比较重视,组织建设完备、应用效果明显。100%部门建立了OA系统和网站,门户网站建设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市政务内外网平台、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的建成和完善,为推进我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奠定了扎实基础。规划、国土、、工商、税务、劳动保障、海洋渔业、林业、水利、环保、文化、教育等部门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发挥了信息化在各有关部门、行业的效率倍增效应。81890市民服务中心系统、宁波电子口岸、宁波信用征信系统、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市民卡工程、数字化和社会管理动态视频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提高了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各县(市)区、街道(乡镇)的电子政务试点和推进工作取得积极,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逐步向基层辐射和延伸。
  (五)农村农业信息化加快推进
  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推动信息网络加快向农村延伸,消除了“最后一公里”障碍。全市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99.8%,所有行政村村村通电话,计算机普及率超过37%,所有乡镇实现宽带接入,96%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宽带。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经网等一批农村信息服务工程成效明显,截止2009年底,我市2600个行政村中已有900多个建成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010年又被列入十大实事工程,计划在8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以及教育培训活动对提升农民信息化素质和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六)信息化发展有了较大改善
  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行业统计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行业协会、信息化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信息化咨询、测评、监理等服务进一步拓展。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电子政务、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发展的政策措施,并逐步加大了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出台了《宁波市信息化条例》(2007年6月1日实施)和全国第一部关于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规章《宁波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2010年5月1日实施),信息化法规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第四方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明显加强,在信息安全隐患和日益增多的形势下,注重加强了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安全系统等级、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等工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人才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创造性抓好IT人才招聘会、IT人才驿站、IT人才实训建设等工作,使IT人才引进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社会信息化氛围日趋浓厚。广泛开展了信息化论坛、培训等活动,信息化知识在各级领导、公务员和广大市民中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全社会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宁波信息化建设现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三网”融合的基础弱、推进难度大;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没有形成,基础数据库开发及应用效果还不够明显;信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还相对较弱,产业竞争力还不强;IT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比较紧缺;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大力宣传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等等。必须下大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短板”,才能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二、宁波市发展智慧城市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机遇
  1、新一轮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正在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面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并涵盖了技术、产品、业务和产业等多个层面,进一步培育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发展为智慧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智慧系统的关键是信息,海量的、各式各样的数据需要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整合和分析,发掘其中的智慧,以支持决策,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宁波应该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抢占先发优势,确保在城市发展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把握主动权。
  2、国家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智慧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
  、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我国信息化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极推进“三网”试点城市建设全面展开,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已公布。中国作为后金融危机阶段全球复苏最快,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重点规划《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为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理在2009年视察无锡时专门发表了对“传感网”,“物联网”的讲话,体现了党和对高新技术的重视。目前,中国已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无锡已经率先建设了无锡云计算中心,山东东营市正在筹建“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提供先进的开发/测试和电子服务平台,为加快对石油工业和生态旅游经营者服务。国家将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3、国家对宁波城市的新定位成为发展智慧城市的提供了重要契机
  2010年6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发布,明确了长三角的区域布局,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宁波的城市地位由“副中心城市”提升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和国际港口的城市”。一个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应当能充分挖掘、实时整合、有效配置城市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高度融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结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全方位高效能配置,倍增运作。“智慧城市”将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创新特征的重要标志。这一新的城市定位,为发展智慧城市提供了重要契机。
  4、宁波城市优势综合竞争力和良好的政策,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的基础
  当前宁波市人均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其中中心城区人均P已经超过13000美元大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这不仅表明宁波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率先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标准,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也达到了新阶段,更意味着老百姓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根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宁波人均P更是将实现由1万美元向2万美元的跨越。过去的十几年中,宁波市不懈的推进全市的信息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不断出台相应的规划、政策和法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和调整,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以上这些因素对宁波智慧城市探索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挑战
  1、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对发展智慧城市提出实质
  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面对后金融危机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宁波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压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巨大,迫切需要新的、新的思和新的技术。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城市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医疗资源紧张、污染、公共卫生事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压力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不断着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更需要用智慧的技术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如何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真正达到来达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人民群众的宜居质量的目的,是面临一个重要。
  2、智慧城市建设对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很高的要求
  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主要不是解决技术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咨询决策机制、推进落实机制、评估监督机制。目前的管理体制机制还在许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高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决策随意性大、部门利益、本位主义、监管缺位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智慧城市共建共享的和要求不相适应。所以创新体制机制对于保障智慧城市扎实有效推进尤为关键,而这恰恰是对人的“智慧”的一个重要。
  3、智慧城市建设对资金、人才、安全等要素保障提出新的挑战
  从资金要素来看,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障,如何建立由资金引导、市场拉动、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机制是解决智慧城市资金来源的关键,而智慧城市建设还没有成熟经验和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所以投资市场还存在的较大风险,这必将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形成带来挑战。从人才要素来看,目前宁波的高科技人才资源、高校资源都处于薄弱地位,一旦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将加剧人才紧缺的困难,如何引进和培养大量适应智慧城市要求的人才是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从安全要素来看,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是更大范围的深度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程,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将是智慧城市面临的一个现实和潜在的。
  4、建设智慧城市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
  伴随天津滨海、江苏沿海、海西等国家战略规划的出台,宁波在沿海地区将面临多重竞争和发展格局,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之间的同构性所造成的竞争形势严峻,尤其是上海、南京、温州、杭州等城市,均具有强烈的竞争优势,将给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上海发展物联网产业,杭州发展互联网产业,无锡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传感网,嘉兴发展无线城市,南京、昆山等市已与IBM在智慧城市建设一些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国内许多先进城市都已先行在智慧城市相关的重点领域着力探索推进。智慧城市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能否抢占先发优势,把握新一轮区域合作和竞争的主动权,有效利用全球智慧城市资源和市场,成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战略,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基本原则
  1、要把握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技术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牵引、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乘势而上、强力推进,积极营造氛围,抢占先发优势。
  2、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
  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智慧型信息技术产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3、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
  加强与国家级电信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充分的安全可靠的超前的基础能力的保障服务;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提高统筹兼顾的联合攻关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4、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
  遵循科学的方法径,以建设智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加快在其他城市的应用市场开发。
  5、要合作、汇聚智慧的原则
  要紧跟新科技和创新的时代步伐,加强合作,充分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立足、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汇聚智慧、加强合作、强化统筹、注重实效,快、准、重、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总体目标 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的国际港口城市、中国先进的智慧产业、具备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城市和智慧应用标杆城市,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城市行列。至2015年主要目标是:
  ——建成先进的智慧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100%。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出行、就医、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信息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公平高效便捷的服务。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智慧应用体系,城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十大有较好应用效果的智慧应用系统,培育出六大智慧产业集聚。
  ——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智慧城市的应用商业模式的输出,力争有一个至几个领域赢得市场认可,具有引领发展能力。
  四、宁波“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信息社会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
  加快推进宽带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移动通信网络试点推进,以推进宁波与两岸无线城市合作试点为契机,重点推进TD技术为主3G建设和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应用示范工程”进程。加快引进云计算技术,发展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一代城市信息通信网络,从而具备对瞬间形成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的高效传输的强大通行能力,和高效处理的运作能力。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加快培育和建设智慧融合的港城特色物联网。
  2、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多网融合”
  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及与物联网、无线宽带网“多网融合”试点和推广,把网络基础设施有机地整合起来,实现“多网合一”。在杭州湾新区进行“三网融合 ”的试点,创新模式,探索经验,再逐步在全市推广。争取宁波被列为国家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3、加快推进智慧电网和发展智慧能源
  加快推进智慧电网建设,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以及用电和服务等环节,推进智慧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加快以超高压、特高压电网为基础和网架的电网建设,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各类可再生新能源的统一入网管理,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更可控、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智慧电网运营管理。加快发展智慧能源依托智慧技术,创新能源消费模式,逐步建立环保、节约、高效的能源利用模式和服务营运模式。运用各种智慧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建立和完善以电力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4、加快网络数据中心建设
  着力提升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大力推动央企、大型国企和宁波发电企业等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在宁波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加快形成海量数据收集、保存、通行、分类挖掘利用能力和云计算的处理能力。
  5、加快培育和建设多网融合通行服务平台
  利用新技术手段将互联网、通信网、无线通信网、通信专网、电视网等多技术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服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整合,实现将不同专业网络的话音业务、在线状态、实时通信(即时消息、视频和应用共享)和准实时通信(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短消息业务)等信息通信手段融为一体的、全市范围无缝覆盖的新型网络融合通行服务能力,为各种智慧应用提供统一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统一通信服务和统一数据传输服务。
  6、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
  加快完善网络应用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把握信息安全的主动权,在网络的合作、生产、交易、消费、金融服务等经济、市场领域推行实名制,加强违反信用行为的制度建设,对网络应用中的失信行为从严从速进行联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推进网络应用的技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智慧城市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提升网络应用的应急处理、备份保持处理能力。
  专栏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二)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大力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综合数据库建设,加强教育科研、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医疗卫生、土地、气象、水利、住房、交通等专业数据库建设,为相应业务应用系统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准确、及时更新的信息资源,为公共管理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居民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服务。
  2、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机构内外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库资源等,打通各个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提升的行政效率。市和县(市)区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具体负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平台)和相关制度建设。
  3、优先推进重点领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以“信用宁波”工程为基础,加大税务、工商、质监、人事、财政、、外汇管理、统计、交通、海关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交换的范围与内容,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完整的法人基本信息服务,为增强市场监管能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支撑,为决策者提供法人数量、分布、结构变动的科学分析和预测。加快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将规划、国土、城建等掌握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主要部门已经存在的比较成形的空间地理(GIS)数据,与、、安监、环保、民政等部门所提供大量的城市部件坐标进行整合,形成一份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纳入统一的GIS引擎管理。
  4、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
  积极推动部门以非政务性公共服务外包、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服务。研究和探索建立信息资源的产权制度,科学界定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引导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鼓励著作权拥有人许可公益性信息机构利用其相关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服务。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积极探讨和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信息资源(如:地理信息、气象信息、文化信息、法规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管理信息、经济统计信息、招商引资信息、交通信息等)的开发与供给过程,恰当地运用市场手段来管理和配置公共信息资源,实现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信息服务。
  专栏2: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三)围绕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要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设计、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以及动漫产业发展水平。注重软件的市场开发和行业性应用商业模式的市场开发相结合,打造有品牌的行业商业服务商大企业与建设软件研发、生产、推广相结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十大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重点规划建设宁波国家高新区软件产业,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市级各类功能开发区、县(市)区积极发展各类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创新、推广和服务。注重发挥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学院、宁波软件园、鄞州科创中心、和丰创意广场、创e慧谷等平台载体作用,推动服务外包等产业建设。依托产业,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软件企业,吸引世界IT百强及国内大型软件公司在园区落户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科技人员、大学生在软件服务业领域投资创业。鼓励软件企业通过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推进软件标准化和产品国际化进程。
  2、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
  抓住“三网”融合推进契机,推动移动多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出版、档案、影视等行业加工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网络化服务;支持发展宽带增值业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数字电视及网络电视、视频点播、联机检索、数据处理等新型信息服务业。
  3、着力提升电子产品制造业
  结合宁波制造业的基础,加快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提升发展一批如智能家电、数控设备等信息化装备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要依托杭州湾新区等重点功能区域,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建设,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视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健康医疗装备、智能供水供气和智能电网装备等新兴制造产业集群。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主动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建立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设计,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实力的大企业,争取在网络应用装备设计和制造的产业建设上有大的突破。
  专栏3: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四)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新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1、加快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制造”产业体系
  通过深化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现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制造行业中的应用,促进其现代研发、先进制造、营销体系的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智慧型的制造企业。在机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重点制造行业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积极推广运用适用的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信息化辅助制造系统,现有的生产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提高产品设计制造水平,重点推进LED照明、集成电和半导体器件制造产业的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制造过程从单项或分散的制造技术信息化应用,逐步向计算机集成制造和“虚拟制造”等信息化制造的高级阶段发展。针对我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特点,重点在家电、机电、仪器仪表、线缆等传统产品中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2、加快推进服务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服务”产业体系
  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
  一是发展智慧物流。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充分发挥宁波港优势,推动宁波国际航运业向国内外对接的现代物流业提升发展。围绕建设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在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第四方物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电子口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宁波口岸物流进一步发展。发展高水平、个性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破解生产物流和贸易市场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瓶颈制约。抓住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产业,加速推动RFID技术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二是发展智慧贸易。立足于型经济发展的特色,立足于港口进出口的优势,面向国内外广阔市场,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着力建设为贸易提供服务的各类网络和信息平台,加快推动服务贸易电子化,促进内外对接的贸易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要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网站企业,集大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注重总结浙江塑料城网易市场、中国液体化工网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打造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宁波服务业产业实际,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依托各县(市)区现有基础,结合各自优势,争取在每个重点服务行业培育出一个智慧服务产业示范推广集聚区,引进和培育一批信息化程度高、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特色明显,具有较业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企业,从而推进服务业整体发展。
  3、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快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农业产业格局。重点依托余姚滨海和慈溪杭州湾等现代农业综合区以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业、都市农业园区,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建立“精准农业”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和示范园区,通过提升、培育和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一批智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和带动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
  4、加快推进企业总部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企业总部”
  围绕打造“智慧企业总部”,加快推进企业总部信息化进程,着力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人性化的企业总部,实现总部企业跨越式发展。通过深化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现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总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其跨区域、跨国家的现代研发、先进制造、营销体系的发展,提升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鼓励总体实力较强、管理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文具模具等传统型总部企业,加快智慧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合作和优化重组,使其加快转变成智慧的企业总部。
  专栏4:智慧城市建设“两化融合”系列工程
  (五)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
  1、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全面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和转变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在现有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交通行业政务信息交换体系和重大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开展跨部门、跨行业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关键业务系统,重点推进综合交通服务和管理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出租车与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车内系统、港口信息管理系统、港航信息中心等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水平,便利广大群众出行,探索大城市破解“出行堵”的经验和模式。
  2、推进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水平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实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实现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为重点,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全面记录和实时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过程。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数字化的图文体检诊断查询系统、数字远程医疗服务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以实现卫生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区域卫生业务和行政管理系统。
  3、推进智慧社区安居和文化娱乐建设,改善社区生活和人文素质
  加强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实现远程、安全管理等功能,使居民生活向“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规范的研究制订工作,构筑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体系。鼓励新闻出版、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加快信息化步伐,重点结合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文化娱乐产品、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数字电视、电子娱乐、数字图书馆等智慧文化娱乐服务的发展,使居民享受高水平的娱乐和文化。加快形成集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广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专栏5:智慧民生项目
  (六)围绕公共服务改进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建设
  1、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在住房、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81890市民卡呼叫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覆盖面,最终实现全大市统一使用的81890服务平台。推进市民卡工程,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要求,整合便民服务资源,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一。建设覆盖全市的信息亭网点,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购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查询服务,以及金融、票务、充值、缴费、电子商务、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增值服务。
  2、大力推进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投资融资、企业信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和完善宁波市门户网站和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系统等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高效、便捷、透明的“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和其他公共行政服务。推进企业信用系统平台建设,采集工商、海关、税务、银行、法院、环保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为企业之间商业交易服务,为金融监管、宏观调控服务,为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服务。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受益”的原则,完善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程、“交钥匙”服务。
  3、着力构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推进宁波“数字乡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信息化服务“三农”工作主线,以信息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载体,整合各类涉农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村务管理、电子政务和网易等服务。
  专栏6: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项目
  (七)围绕城市建设管理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1、加强城市全方位、实时化的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大力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视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推进灾难和 社会治安实时和预警体系、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保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指挥调度,统一构建平安城市信息基础平台,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和灾难挑战,促进城市的平安和谐发展。
  2、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按照“以流程优化为主线,以人员协同为核心,以系统整合为支撑,以计算机辅助决策为手段”的思想,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依靠3G无线通讯网络、宽带互联网、电子政务专网的有效支撑,建立新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扩大城市视频采集及范围,全面整合、企事业单位,实现移动,实现对城市部件和事件的全面可视化,实现城市管理社会化、精细化、流程化。
  3、推进经济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加快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按照“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上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网上行政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依托人口基础数据库、企业法人基础数据库、企业征信系统,启动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平台,把网上电子交易、网上执法、网上公共服务等纳管。加强工商、税务、质监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整合,构建全市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为经济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服务。
  专栏7:智慧城市公共管理项目
  五、宁波智慧城市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1、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工作体制
  各级党委、都要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摆在突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市成立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日常工作。市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特别是六大智慧产业、十大智慧应用系统有关责任单位相应成立工作推进小组,切实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
  2、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考核机制
  研究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评估,每年发布评估信息和,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工作考核力度,落实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3、抓好智慧城市知识培训和宣传和普及工作
  制订系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重点抓好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的培训,提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要采取开设网络空间、专版、电视频道、免费课堂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智慧城市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充分汇集全社会智慧和力量,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
  4、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加大力度,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使之与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建立科学务实的推进机制
  1、建立完善决策咨询机制
  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咨询指导工作。组建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研究院,履行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和决策咨询等职责,为副局级事业单位,隶属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重大项目的实施,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企业,也要建立完善决策咨询机制,确保我市按照科学的径、方法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2、制订完善相应规划和方案
  要按照“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适当超前”的原则,研究制订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线图。要研究制订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要明确分工,确定牵头单位和牵头单位的责任,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实际,抓紧制订相应与总体规划和总体方案相配套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扎扎实实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3、务实稳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多、差异大,各地的基础不同、情况各异,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务实推进。六大智慧产业和十大智慧应用系统要根据其基础条件、见效周期、民生关联等情况有序地开展建设。
  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单位合作,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新范例、新模式为内容,每年举办一次“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研究、产品、成功应用的案例和经验,为国内外开发智慧系统的综合运营商、专业运营商开拓市场服务,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来建设智慧宁波。
  (三)建立完善要素保障机制
  1、政策保障 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进智慧城市建设要上升为市委、市的意志,要融入宁波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宁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国内很多城市也在认真研究,宁波应该抓住时机,用创新的,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功能再造,研究制订高起点的、具体的、实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2、人才保障
  立足宁波,面向国内外,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基础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的专业管理、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快宁波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和发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依托高校、园区、软件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打造网络信息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培训服务平台。出台优化人才培养规划,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院)等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以宁波职业教育学院(服务外包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等所需的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
  3、资金保障
  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机制,以“三网融合”、云计算和十大专业应用系统开发为依托,实行组建市信息发展投资公司及智慧应用专业运营公司的模式,开展股份制联合的公司化专业化投资运营,实现优势互补,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打造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市场主体的制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要研究建立健全、企业等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尤其是要加强统筹兼顾协力推进的特点,创新资金的扶持办法和有效动态支持机制,根据需要和实效安排各项资金,确保市本级每年扶持资金不少于5亿元、全市性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
  4、标准法规保障
  加快信息化技术标准创新和制度、法规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提高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各类制度规范的创新、保障能力,形成支持健康发展的技术通用标准规范、网络应用的信用制度、高水平的监管制度和法制等强有力的保障,为各类基础设施服务商、专业商业运营服务商、综合服务统包服务商开拓市场能力提供合作支持,为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经验。争取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央企、国家的标准化及其他研究机构等合作,成立宁波智慧城市规划标准研究院;结合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和探索实践,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政策法规研究机构,建立“十大系统”应用的制度法规立法研究创新团队,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标准、制度、规范试点示范工作。
  2014年互联网创业者大会
  中国行业门户网站大会
  2014中国行业门户网站大会
  2014中国信息化政策与趋势报…
  第三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博览会
  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宁波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
  宁波电子口岸发展规划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
  宁波市智慧实施办法
  宁波市统计信息化建设“十二…
  宁波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
  宁波市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
  物联网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认清物联网“误区”十二五电…
  物联网将给电子政务创新带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地板
匿名  发表于 2024-1-25 16:51:35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性用品

GMT+8, 2025-1-1 20:13 , Processed in 0.065903 second(s), 20 queries .

网站地图

回顶部

性感辣女人的宝典 情侣五步骤 让激情迅速燃烧 女人最厌恶的爱抚方法 慢性病或是中年男人阳痿严重诱因 性欲差别也应是择偶标准
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少女经期卫生是很重要的 网友大学论坛推销性用品 专家认为无须反对 男人性爱时间影响因素 性行为:古人是如何过完美性行为? 聪明男这样让淑女在床上快乐
性爱不能纯玩技术:射液最佳体位 浅谈经销商管理的思考 精液对女人的十大保健功效 男女性爱欲望的八个时差 男性生理:测测你的精液是否正常,常见男性生理
经期性交很倒霉 女人性厌恶的四个等级划分 十处G点激发性高潮 成年期性心理 别光顾激情,床上也讲文明
http://anqing.aizse.com/thread-10353-1-1.html
http://anshun.aizse.com/thread-2953-1-1.html
http://anyang.aizse.com/thread-3054-1-1.html
http://anshan.aizse.com/thread-4613-1-1.html
http://bbs.aizse.com/thread-27803-1-1.html
http://alashan.aizse.com/thread-10353-1-1.html
http://ankang.aizse.com/thread-2953-1-1.html
http://bangbu.aizse.com/thread-3054-1-1.html
http://baiyin.aizse.com/thread-4613-1-1.html
http://baise.aizse.com/thread-27803-1-1.html
http://bijie.aizse.com/thread-18237-1-1.html
http://baoding.aizse.com/thread-2196-1-1.html
http://baishan.aizse.com/thread-22776-1-1.html
http://baicheng.aizse.com/thread-18405-1-1.html
http://benxi.aizse.com/thread-26527-1-1.html
http://baotou.aizse.com/thread-21675-1-1.html
http://bayannaoer.aizse.com/thread-2421-1-1.html
http://binzhou.aizse.com/thread-9216-1-1.html
http://baoji.aizse.com/thread-9446-1-1.html
http://bazhong.aizse.com/thread-1518-1-1.html
http://bayinguoleng.aizse.com/thread-34125-1-1.html
http://boertala.aizse.com/thread-21447-1-1.html
http://baoshan.aizse.com/thread-23832-1-1.html
http://chaozhou.aizse.com/thread-211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