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故事之王”罗伯特·麦基给《星际穿越》打了3分(满分5分),理由是这部电影的故事讲得很糟糕,直到最后一分钟,都没有遵循讲故事的规矩。如果看到了姜文的《一步之遥》,他应该会更生气,因为姜文压根没想过好好讲故事。
倒不是说《一步之遥》有多“烂”,只是全片着一种“我不屑于线性思维”的自大感。姜文扮演的马走日永远都在出戏,因为他一直都在扮演姜文自己,那个镜头外骄傲的、不肯跟人好好对话的男人。
他设定观众都是他的粉丝,他肚子里的蛔虫,了解他的一举一动,以及吞咽的每一句金玉良言。于是,《一步之遥》忘我地表达,地表达,除了表达还是表达,却独独忘记了把故事说明白。
比如,全片的第一句台词“To be or not to be”其实“汉化”得饶有意味,但硬是变着法子解释好几回,出姜文鸡汤式的人生,却令人顿生食之无味的鸡肋感。首个分场景中的大段对白也略显莫名:姜文西装革履、头发油亮地端坐在靠椅上,以“教父”般的姿态倾听大帅儿子的“苦恼”。姜文是超级《教父》迷,这段严格仿照《教父》桥段,意在抖出一个大包袱,但这个包袱只有“姜文迷”才能接,旁人哪能会意,所以效果并不出彩。
效果打折的原因更在于拖沓。文章扮演的大帅儿子,被一个外国名媛伤了心,所以要“暴发户”式地花一次钱,以证明自己不是暴发户,于是辗转寻求马走日的帮助。这一段落的用意是为勾勒两人的乖张性格,并引出全片的“花域选美”。可就这么个引子唠唠叨叨得有三五分钟,还未就俨然泄气。
好不容易盼来了剧情小—被渲染多时的“选美”,果真精致华美无比,其中的歌舞片段仿若好莱坞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黄金时代重现,竞选者的斗技也火光四溅,可正当大家铆足了劲头要等出来争艳,并千呼万唤始出来时,她扮演的“总统”却“说而不演”,给剧情泼了冷水,直接将大众引颈良久的期待浇灭。这样的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姜文就是不愿意按理出牌,要么笔锋一转,要么剑走偏锋。你得认真揣摩戏外的他,才能体会每个镜头戏内的含义。
但因此将《一步之遥》类比《无极》或《三枪》,显然是大大低估了姜文的野心。实际上,姜文是很认真、很认真地在做一场前卫的电影实验,满屏因而着《教父》的胸花、费里尼的《月吟》、“巨蟒”的后现代、库斯图里卡的狂欢,一次次用自己的手法向经典电影影像致敬。台词也看得出来打磨良久,甚至还戏仿了大量20世纪初的名言,连马走日和项飞田在花域总统决选时的介绍语,都借鉴了赵藩为武侯祠题写的对联。
但他的问题是荷尔蒙过剩,只见却找不到口。貌似每一个镜头都很用力,都有,但却不懂,未能舒缓自如地控制节奏。其实,本就线索完整的“阎瑞生王莲英案”,既有桃色又有,在大时代的转型期,纸醉金迷的旧上海,夹杂着人性的,堪称最完美的戏剧案例。但自负的姜文绝不肯照本宣科,他干脆将其打碎,剥离,重建,并衍生出各种旁枝末节、闲杂人等,无奈基本线索已无法完美拼接。
碎片化的叙事带来很大一个遗憾:片中的人物多以“脸谱化”面向示人,无暇树立值得信服的性格特征,被称赞最多的洪晃和文,也顶多是在圈定的框架中完成了到位的表演,但他们,连同、刘索拉、那英、文章等角色未能成为合理推动剧情的轴心,最可惜的乃葛大爷,几乎沦为姜氏作品的段子手和花瓶,能够被回味和记忆的片段寥寥。
在叙事成为最大的障碍后,姜文不得不在其中抖落个人对人生、对世界的,而当是用大段台词的方式展现时,就可以宣告影片的死亡了!
作者:徐佳